|
𡿨提要:应当把传统心性之学同现代科学哲学结合起来去研究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知识论>
今天上午在微信群里看到一则评论:“极左不除,国无宁日!”由此引起了我的沉思。
从心理角度来说,极左与极右都是人心应物所产生的偏激情绪,非人心之常态。
人心之常态是情绪稳定。人的理性是寓于稳定情绪之中,并通过稳定情绪表现出来的。
在情绪稳定状态下,人心才能反映客观规律。在情绪偏激状态下,人心不能反映客观规律。
所以,由偏激情绪所支配的行为,必定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胡作妄为,这种行为必然使人失去自由,陷于要么为物所役,要么为人所役的受虐状态。
从这意义上讲,极左狂或极右狂都是受虐癖。
“中庸”的心理学意义正在于以“中”为应物原则,以此来调节情绪,使情绪保持稳定而不走极端。因此,遵循中庸之道来应物,使人的理性得以显现,是追求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的心理基础和心理前提。
儒学的缺陷在于:只培养人的理性,不去进一步研究理性如何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认知问题。
这样一来,儒学实际上是把人的理性本身当作科学知识了,亦即把科学基础本身当作科学大楼了,从而放弃了对自然界的科学探索。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国人身上最大的问题在于:
一方面,在请进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同时,却砸烂孔家店,于是拋弃儒家的心性之学,不按儒家中庸之道来培养人的理性,使国民心理常处于情绪偏激状态,以至于不是思想极右就是思想极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赛先生请进来了也是白搭,因为缺乏科学的心理基础。
另一方面,试图复兴儒学者,又是像传统儒学一样,仅限于培养人的理性,而且即使讲心性之学,也只是空谈心性,素不付诸行动,不在培养人的理性的教育实践上做功夫;同时,对赛先生毫无兴趣,不把传统心性之学同现代科学哲学结合起来去研究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知识论。
面对上述问题,中国哲学理应有所作为。
中国哲学不可沦为国学、儒学、文字学、文献学,而应该保持自己的哲学本性和理论思维特质。
当今中国哲学,应当把传统心性之学同现代科学哲学结合起来去研究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知识论。
(苏州大学,周可真,2021/12/1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