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专项
(虚构故事,与现实中的单位和人物没有任何关系)
(草稿,请勿转载)
1.
教育和科研届正在经历一场改革或变革。文化教育科学部(文教科部)原来的073、063都没了,都变成了重大和重点专项。每个专项概算也都动辄几千万,甚至竞相上亿,惹得好多人都在盯着。其实不管改成什么名目,这些项目依然是大佬们的盘中餐,口中肉。只不过更加堂而皇之,更加封闭,外人更加打不进来。
早在重点专项立项建议阶段,大佬们就已经把参加单位弄好了,甚至连钱数都分好了,概算搞得很细的,外人根本加不进去。等一般人看到指南的时候,就会发现,指南都是量身定做的,所有指标要全覆盖。没有一定体量,根本无法完成所有任务指标。
刚过完春节,严寒还没消退的时候,接连有几个项目指南公布。帝京摩雅大学海归派教授郭东一直关注的项目也在其中。无奈他自己有负责项目没结题,不能申请。在项目建议阶段,他曾被叫去讨论起草指南。不过后来改成了什么样子他不知道。
重点专项中有很多项目和以前的063相似,要企业牵头,并要求匹配资金,匹配资金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以前只要单位开个证明,说有这笔钱就行了。现在不行,必须先把钱建账,也要做预算,列入监管范围。这个项目也是如此。
位于中南省的川浦公司老总楚怀中利用到帝都开会的机会,亲自到摩雅大学来说服他参加申请。当郭东说他准备参加何强的申请组时,楚怀中有点失望。他说,你不参加的话,我们的申请也就没了技术优势。郭东对川浦公司了解不多,知道川浦公司在资本和产品上优势非常明显,但由于历史上的渊源,郭东不便与楚怀中结盟。
何强是邦德公司的负责人。邦德公司是工业技术研究院下属的国企。十几年前公司成立以来,何强就一直拉着郭东在合作研发。何强有很强的文教科部背景,他申请项目基本上都能搞定。郭东对工业开发兴趣不是很大,客串一下何强的项目、分一杯羹也无不可。
何强早就给郭东打了电话。他问郭东,“看到指南了吗?咱们哪天开会商量一下,你想做哪部分?”
郭东虽然看过指南,但对何强到底搞了哪些单位参加,如何分工分钱,并不清楚。
郭东张口就说,“基础部分的两个课题我都参加。”
“什么?你想通吃啊!”何强调侃道。
“当然啦!”郭东也不客气。
何强想了一下,说,“第一课题是黄河所的黄主任负责。具体怎么做,他会告诉你”。
“你不欢迎我加入第二课题?”
“不是,我们哪儿敢不加入您哪,您是咱们超高频领域的权威呀。可咱们这次人太多了,已经十多个了,你看,我已经让白岩派人参加第二课题。要不以后别的项目我再请您指导?”
听说白岩的人也参加了,郭东有点不高兴。白岩是工业技术研究院另一个所的,按学术水平和能力,白岩不如郭东。但白岩贴何强很紧,何强不得不给面子。郭东不能跟他计较。自己活,也得让别人活,这是郭东的信条。
郭东打电话给黄河所的黄卫东。黄卫东说他欢迎郭东加入第一课题,但是第一课题也会与自己手下的人有一点点小冲突。但当他听郭东说了他的计划,非常兴奋,因为他正为缺少创新点而犯愁。
项目计划会上,郭东看到了各单位提出的研究计划,觉得很土。课题任务不是按研究内容,竟是按产品来分的!因为这个项目比较特别,要做出百台仪器并销售出去。也许是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所以才拉来好几个公司?这些单位看起来一点也不高大上。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人其实都是黄主任的学生,来求黄主任照顾项目的。而那几个有档次的单位,又太大,让人觉得这点小钱根本喂不饱他们。
黄卫东问:“郭老师,您看您能做出多少台仪器?”
郭东说,“一半都可以,不过经费得给我一半。”
黄卫东脸色发白:“别别,要不您负责10台?给您300万元经费?您再匹配300万经费?”
“说笑话呢吧,摩雅大学谁给你匹配经费?再说,大学也不是生产机构,怎么能出产品?”
黄卫东迟疑了一下说,“那匹配资金你们就不用出了,但是生产和销售任务还得加码,30台,如何?我们这边任务也挺紧的。”
郭东认为,生产这几台仪器根本就是小菜。关键是,这个项目这么干不但不解决任何科学技术问题,也不解决国家任何急需。
任务分完了,钱也分完了,剩下的就是各自回去写申请书。
面对这样一个分钱游戏,郭东心里很沉重:新的专项一开始就是这样,不就又回到老样子!这个局面就改变不了吗?怎样能改变这种套国家钱,又不解决国家急需的局面呢?
他突然产生一个冲动:何不再组织一个真正的科研组,来对抗这些“人情小组”、”生产小组”呢?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