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问题
周 健
近年来,偶尔看了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电视节目。那紧张的场面、激烈的竞争,以及学生的专注、老师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昨天晚上,又看到这一节目。不过,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在我的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思考起这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可能危害来。当然,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泱泱大国的头号媒体打造的、一个宣传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鼓励中小学生掌握更多汉字的书写的大型节目,可能还是有着一些正面的意义。例如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去背汉字,制造出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明星,为媒体带来更多的关注、受众和广告客户等等,这方面的情况还有待专家们长期的观察、研究与评价。
关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问题,个人以为至少存在下面几点。
第一,创意缺乏科学论证的支持。很显然,作为成年人,无论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在直接地或间接地充当着部分中小学生老师的职责。而且,这种“充当”可以是有意的或无意的,因为中小学生总是在不断的模仿他们自身周围的世界。因此,我们成年人的言行会广泛地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行为。另外,作为中国的头号媒体其人员组成和决策者自然都是成年人,所以媒体也在扮演中小学生老师的角色。更为严重的是作为中国的头号媒体,那巨大的影响力和空前的覆盖力,不仅会对中小学生产生巨大的诱惑(例如一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冠军”的头衔,对于一个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啊!),还肯定会对千百万学生家长、中小学校教师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媒体对该节目的正面影响的认识应该是比较全面的,然而对该节目的负面效应是否进行了分析、论证就不得而知了。既然节目能够得以持续地、成功的举办与播出,可以推测的结论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效应。遗憾的是社会公众没有看见这方面的科学论证信息。
第二,生僻汉字的书写没有实际意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掌握常用汉字书写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也早以贯穿在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之中。但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一个竞技类的电视节目,却不得不将许多生僻字(包括词,下同)引入题目之中,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竞争的层次不断提高,题目中出现生僻字的几率也在持续上升。最终决胜冠军、亚军的标准就是生僻字掌握的多少。不言而喻,生僻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一生都难得书写几次,那么诱惑中小学生掌握那些生僻汉字的书写有何意义?
第三,备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学生(包括今后自身被诱惑、家长被诱或者教师被诱惑而导致某些学生迷恋或沉醉于生僻汉字书写)可能会对正常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其一是挤占学生的学习或休息时间。其二是大容量、长时间的“死记硬背”不仅可能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可能对其心理生理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在有家长威逼利诱的情形之下更是如此)。
第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无疑会对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受到质疑的教育理念、机制和方法,起到推波助澜的巩固作用。在当下的中国,一些人对“钱学森之问”的追问,对中国缺乏创新人才的思考,对中国何时能拿诺贝尔奖的分析,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思索,在这些方面的讨论最终都会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全面灌输式教育理念、应试教育的核心机制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今天的时代已经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媒体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媒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己肩上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二0一五年九月五日
作者联络:Email:zhou6789@21cn.co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