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个征文的时候,就想到如果我能有幸中了,一定来分享经验。当然不单单是为了所谓的奖励,而是因为我在这条路上走了太多的弯路。
什么样的弯路?博士毕业5年,申请5次青年基金,才终于得中。所以,我想将自己好的、不好的经验都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后来人以帮助。
申请经验
首先介绍我的背景,我于2018年博士毕业,但是我是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上学时也是放养居多,所以所受科研训练肯定不如正常毕业年限的博士。当时我毕业时有两篇SCI和几篇核心文章,内容都是临床研究相关的文章,比如A病患者的脑电、生物指标、影像学改变等。
2019年是我第一次申请青年基金。我那时才第一次了解到国科金,了解到国科金以基础研究为主,很少接收临床研究。因此我转战方向,在毫无头绪的基础研究领域读文章、写课题,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悲剧。
在此期间,由于我一直身在临床,做的还是临床研究,内容同上。
2020年,我意识到我没有基础研究的基础,还是应该做以人为基础的研究。我开始以A病的青少年人群研究、联合所在课题组的最近成果,写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结果仍然是没中。但我从评语中得知,我的课题具有创新性,但其中书写和设计方案部分欠佳。
在此期间,我一直有文章产出,SCI和核心文章均有,但都是临床上的。
2021年,由于在开始撰写文章前,我有一篇较好的SCI接收,我有意将其作为前期基础。但这个内容是关于A疾病老年人群的,再加上了一种我并不擅长的干预方式进行研究,可想而知,“无把握的方面”较多,因此结果还是悲剧。
2022年,那时我们这里疫情严重,很多居家时间,因此写基金时间较为宽裕,我再次把方向回到A疾病青少年人群,设计了更详实的方案,把自己之前所有的基础、能用上的都用上了,科室也组织了几轮修改,当时专家也认为把握较大,自己也似乎有了信心。结果还是,没有上会,结果应该是ABC。评审意见在也没有说出什么问题,自己也很郁闷。都已经第四次了,还没有中。自己在科室中也感觉面子不好,因为近几年毕业的博士都在毕业当年或次年拿到了基金。
2023年,申请季到来,但我的信心更差了。我将去年的本子拿出来,左看右看也不知道该如何修改。此时我想着,要不先把本子放着,看一下别人成功的例子,学习一下。我共收集到了5篇青年基金的全文,看完真的受益匪浅。特别是,有的跟我的研究方向还有重叠。于是我开始按照他们的陈述思路、展现形式进行修改,并请一个去年中了的同事帮忙修改。但虽然做了这么多,但我也基本上没抱什么期望。从提交的那一刻,我就主观上认为这次也没有希望了。
幸运的是,结果出来之后,发现自己中了,我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但同时也感觉很欣慰、很激动、很感慨。我看了下评审意见,应该是AAB,专家都肯定了我的标书内容的创新性和临床意义。
我也从五次曲折的申请中得到了一些经验。首先,青年基金并不会拒绝基于临床的课题,只不过应该是不支持纯临床课题。其次,即使没有中,也应该持续研究,一直有文章产出,你现在产出的文章,就是你以后申请的前期基础。再者,内容一定要以自己有经验、有前期的方向为主。最后,只要一直坚持,及时调整修改,相信自己一定会中的!
标书撰写建议
说几个我认为比较有经验的部分的撰写。
课题意义撰写部分,要明确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并提出。比如我在撰写时,就罗列了在A病青年人群中存在两个临床难题/困境,这两个临床难题就是我要解决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在研究现状部分,我会把这两个难题再细分成若干小问题,比如产生第一个难题的主要问题在哪,不断精深,陈述现状,并提出在此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什么样的好办法可以解决。
在此部分,我适当用了一些图片,主要作用包括:(1)我用一本最新的权威书籍、2篇专业领域权威期刊文章图片来佐证确实存在这两个临床难题;(2)用示意图来展示目前的研究现状;(3)适当引用自己前期的结果,能强调自己是有基础的。另外,重点总结性语句,我都是加粗+下划线标注以凸显。
研究内容部分,按照每个小课题为了说明什么,将大课题划分为若干小课题进行撰写。课题中运用到的人群、主要技术方法、分析指标和方法进行说明,最后要说明这个小课题说明了什么问题。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最终归纳、总结起来就是解答了你的科学问题。
技术路线图部分,一定要条理清楚、一目了然。我的技术路线图达到的效果就是,看我的技术路线图就可以不用看方案,非常清楚。
研究基础部分,分别将我的研究基础总结为了4个部分,为什么这么划分?因为每个部分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明我掌握了本课题中的一部分技术,那么综合起来,本课题的全部技术我都是可以做的,但是我又没有这样做过。在每一部分最后,我都会写一段加粗+下划线的话:在此部分的工作中,研究者掌握了XXXXXXX等技术,上述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XXXXXX杂志。
另外就是,一定要反复通读标书,大到逻辑结构、小到语言表述和错别字,一定要修改再修改。可以间歇性看几本成功表述,改一段时间看一本,不断吸取成功标书的经验,进而修改自己的。
SCI论文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