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LetPub论文编辑的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tPubSCI

博文

科研人如何为晋升做策略性准备?

已有 1557 次阅读 2023-1-5 10: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获得教职后申请晋升通常需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在美国,大学院校通常允许担任教职的员工在非终身讲师或教授的岗位上呆最多六年,然后学校的机构要对这些员工的终身教职申请进行评审,决定是授予终身教职还是终止任期,即非升即走。

因此,准备和获得终身教职对任何学者来说都是一次压力很大的经历。即使学校采用别的晋升机制,获得晋升也不是件易事。

什么是终身聘任制?

终身教职是一种无限期的学术职位,获得终身教职的员工不能被学校无故解聘,只有在某些特定原因或特殊情况下才能解聘,例如专业取消或严重的财务问题。

尽管终身制在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院中并不普遍,但是一旦获得终身教职,就为大学教师提供了相当大的工作保障。

不论何种晋升机制,要获得晋升,通常来说教师都必须提交一份晋升申请材料供评审,证明他们有能力做好研究、发论文、获得基金、帮助学生毕业以及在学术上崭露头角、教学上取得了成功,并完成所有行政或社区服务职责,所有这些绩效必须在其就业的最初几年内完成。

为晋升做准备

尽管开始新的教师职位时通常会遇到一个陡峭的学习曲线,但为晋升评审做准备应该尽快开始。以下我们提供几条建议,以帮助你为晋升申请做好准备。

1. 了解机构的期望。

准备申请晋升的关键第一步是了解所在大学或机构的流程和期望,以及对您所在职位的期望。晋升的标准因机构而异,因此建议从大学获得书面形式的官方聘用和晋升指南。

仔细查看这些指南,遇到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询问。征求其他教师或管理人员的建议,尤其是成功获得晋升的教授们,并尽可能参加关于晋升准备的研讨会。

2. 尽早开始准备。

与学术界的许多任务一样,尽早开始为升职做准备是非常有益的,甚至在你获得教师职位之前就可以开始了。

如果可能,在做博士后时就注意建立合作研究机会,不断撰写和提交基金申请提案,并开始开发新课程。

3. 不断充实自己的成果集。

对研究密集型大学而言,最有说服力的晋升申请是建立在强有力的研究项目之上,因此所做的研究需要在学术期刊发表,研究必须是独立完成的(即不同于您的博士生导师或博士后导师的研究)并且成功获得科研基金资助。

对于合作的项目或论文,您个人的实质性贡献应当非常清楚。在晋升评估中,通常很看重发表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

因此,及时了解您所在的机构最看重论文发表的什么方面(数量?期刊声誉?还是基于某个指标?),并相应地建立工作成果集。

4. 在科研圈保持活跃。

在对您的晋升申请进行审核时,学校可能会征求院系中和校外的某些同事的意见,因此,有必要让您的同事和行政管理人员了解你在教学、科研和对内对外服务方面的活动,并让他们了解这些活动的重要性。

在您参与的科研学会中保持活跃,去参加会议并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并成为您所在院系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5. 寻求(并倾听)反馈。

向院系同事寻求反馈意见,比如系主任或院领导,以及院系之外和其他类似院校(教学或研究密集型)的同事。找到一个或多个可以作为导师的高职称同事非常重要,他们可以为您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答案。

院校可能还设有晋升前的阶段性审核(例如年度评审、三年评审),认真对待这些会议并做好准备很重要。

最后,在提交晋升申请之前先征求一些反馈,并且虚心接受这些反馈。有些人会说“你可以考虑一下”,但是实际上可能是在说“要这么做”。

6. 衡量自己的成果。

建议将自己在教职上的成果(例如,基金资助、论文出版、教学工作量、学生数量)与所在机构的书面期望和院系中最近晋升的教师进行比较。

大学总是在不断寻求提高教师的质量,所以您的表现必须与现任和最近晋升的教授相当。把自己的成果与其他教授的简历或个人资料进行对比。

虽然论文发表、获得的资金和带的研究生不是晋升时的唯一考量因素,但它们都很重要,不容忽视。

以上的建议和策略旨在为您晋升的规划和准备提供一般指导。每个机构和院系都有自己的具体要求和流程,所以必须了解自己所在机构的晋升要求,并将其作为您的主要指南。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QQ图片20190611152856.png

SCI论文润色、SCI论文修改、SCI论文专业翻译服务、英文论文修改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32242-1370580.html

上一篇:论文被拒后应该怎么做?七条建议非常实用
下一篇:如何开启出版业职业生涯?此类专业的课程有哪些?
收藏 IP: 101.88.202.*| 热度|

1 闻宝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