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个以前毕业的学生,现在某高校(区域知名)读研。他最近不辞辛苦,跋涉七八十公里,跑回母校来找自己以前的老师求助来了。
跟他一聊,才知道情况。他们学院一届招了百余研究生。课基本随便上,“任课老师自己都不太懂”。导师太忙,根本不指导学生。导师连方向、思路都不给,更不提供方法。学生们只能互相请教,找窍门混毕业。学院定的硕士毕业条件是:必须发表一篇C刊或者EI源刊,且以导师为第一作者。
我那学生马上面临开题。无奈之下,回母校找老师求助来了。
导师们不付出时间指导,只是制定毕业条件卡学生,说白了就是个监工的工头。招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制造成果。如此以来,光这些硕士生,一年至少就能给学院发表一百篇C刊或者EI源刊。这样,学科自然就强,排名自然就靠前;导师成果自然就多,报基金项目自然就容易中。
这样,一个“学位点”,就是一个宝库,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库。像矿藏一样,不用投入,就能源源不断地产出,利润丰厚。其实,这种的“学位点”,放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假如给定西学院或者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这样的单位一个“学位点”,只要生源有保障,肯定照样运转。跟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根本无关。
导师是最好当的。很多“博导”自己一篇SCI也写不出,还整天催学生写SCI。其实,是谁有话语权谁来当导师,而不是谁学术水平高谁当导师。招生规模不变,导师很快就被庸才占满员了,无法增选。这导致青椒当不上导师。
设立学位点是一锤子买卖。有学位点的学校永远都有。全国招生总量不扩大的话,没有学位点的学校永远都得不到,即使学科已经充分发展了。这样,各个单位之间不存在平等的竞争。无学位点的高校怎么努力也无法赶超有学位点的高校。
其实,如此腐朽落后的制度,改革起来很简单。
导师资格由教育部统一评定,全国范围竞争上岗即可。导师资格动态评定,三年一评。像报国家基金一样,个人申报,教育部根据材料打分排序。一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前1000的就是博导,全国排名前5000的就是硕导。
这样,学位点干脆取消最好。不取消也可。很多学位点大批尸位素餐的导师位置就腾出来了。导师变得太少,招生规模也大幅萎缩,这个学位点自然也就办不下去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