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免疫球蛋白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已有 2858 次阅读 2021-10-22 03:50 |个人分类:健康管理|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免疫球蛋白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改变饮食和死于益生菌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一条辅助治疗方法。如果遵循了这些步骤以后,但仍面临健康挑战,该怎么办?一个新的选择是免疫球蛋白,它可以帮助恢复你的肠道粘膜和支持你的免疫系统。在最新的研究中,大约70%的无反应患者通过补充免疫球蛋白得到了帮助。如果使用有科学研究支持的配方奶粉,如肠道支持配方奶粉,可能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新的肠易激综合征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疑难病例的治疗方法,其恢复肠道粘膜和肠道功能的作用在于支持免疫系统而不是仅仅针对微生物群。有多项人体实验表明免疫球蛋白对肠道有帮助,可以对难治性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肠道粘膜的部分功能是结合毒素和刺激物,这些毒素和刺激物可导致肠道损伤、刺激、肠道渗漏以及整个炎症和功能障碍级联反应。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可以帮助恢复至关重要的肠道屏障,帮助治疗顽固的肠道问题

关于免疫系统,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这一点:一个人真的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微生物群和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肠道。免疫球蛋白的特别有用之处在于,它们似乎能够帮助对其他疗法无反应的患者。免疫球蛋白作为另一种治疗途径,支持肠道免疫系统。这就是免疫球蛋白的独特之处。同样,免疫球蛋白本质上是构成肠道分泌性IgA衬里的物质。肠道的粘液层有分泌型IgA,还有IgG和IgM。这就是免疫球蛋白。

小肠细菌和其代谢产物引发一连串的损伤和功能障碍,肠壁损伤,这导致进一步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导致进一步的肠道渗漏,导致进一步的肠道炎症。因此,当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时,就会开始这种自我恶性循环。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可以避免肠道出现炎症、肠道渗漏或其他类型的肠道功能障碍或症状。这就是免疫球蛋白新颖而有用的地方,因为它们支持免疫系统,而不仅仅关注微生物群。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在于打破了这种自我恶性循环,摆脱肠道损伤、炎症、肠道渗漏、进一步的免疫激活、进一步的肠道损伤。它有助于破坏和中断这一循环,从而促进肠道痊愈。

有证据表明,在干预性试验中,支持这种机制的免疫系统对人类是有效的。人体质量实验表明免疫球蛋白有帮助。在荟萃分析中总结了15项临床实验,有足够的初步证据表明,这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那些接受过其他治疗,但没有获得满意资料效果的患者。在一些研究中,这些免疫球蛋白被用于对其他疗法没有反应的患者,显示出益处。在已经发表的研究中,免疫球蛋白已经在类似患者中进行了研究,使大约70%的患者受益。

在莱纳德·怀恩斯托克(Leonard Winestock)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患者被诊断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肠易激综合征,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顽固性患者。这些患者对低FODMAP饮食、益生菌、抗生素、解痉药、抚慰剂都没有反应。然后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表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的有效率为69%,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的有效率为88%,合并有效率为75%。

在一项对595名患者的大规模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实验,肠道支持配方奶粉的应答率为67%。在这项双盲研究中,免疫球蛋白能显著改善腹痛、肠胃胀气、急迫、大便松弛、腹胀或研究人员发布的症状清单中未列出的任何其他症状。

市场上免疫球蛋白的产品很多,建议使用经过研究验证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是肠道支持配方。最好是来源于牛血清,构成肠粘膜的免疫球蛋白。肠道支持配方,又称肠道修复配方,中最好有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和白蛋白等成分。通过服用肠道支持配方,这些免疫球蛋白结合并使毒素和刺激物(如细菌碎片和细菌代谢产物)失活,从而使肠道愈合,打破炎症和肠道渗漏的恶性循环。免疫球蛋白配方需要是低致敏性的,它们不含酪蛋白、乳清、乳糖、大豆、麸质和其它食品添加剂。

对于轻度病例,每天5克开始。对于严重的病例,每天10克。随水服用,有无食物均可。服用免疫球蛋白后的两周,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进,然后人们会在六到八周左右开始平稳下来,在六到八周内达到改善的顶峰。一项研究发现,在六周内消化道症状的缓解率为82%。

对于那些尝试过其他基础治疗方法如饮食和益生菌的人来说,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肠道支持配方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08921.html

上一篇:如何避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治疗的错误?
下一篇:肠道健康肽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