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素质教育在路上

已有 1870 次阅读 2015-5-28 13: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素质教育在路上

 

■卢晓东

1995年左右,中国高等教育界几位重要人物如杨叔子、王义遒、张岂之、胡显章、周远清等先生在大陆积极倡导并以持续的艰苦工作推动文化素质教育。转眼20年已经过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灵魂逐步渗入中国高校中,在教育观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学习、校园文化、课外实践等诸多方面引发润物细无声的变革,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进步的重要观念和力量。20年弹指一挥间,但如果将其放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背景中,在同样的时间长度中比较,比如1952年至1972年、1972年至1992年,20年就显得特别漫长,但这种漫长更加凸显出素质教育的旺盛生命力以及生命力背后的教育规律。可以说,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史不得不关注的重要主题。

2015年5月15日~1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暨全国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20周年”研讨会,对20年素质教育的经验有所总结,并在纪念的基础上尝试前瞻。

“文化素质教育”是大陆教育界的本土概念,这一概念与通识教育和自由教育的内涵十分接近。如果为了方便中西理解和交流,将其统一称为“通识教育”也无不妥。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基础,为通识教育赋予新的本土内涵。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将精力用于争论概念的优劣,不能进入“文字障”。

近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发出了给高考学生的信,在信中他对清华的教育宗旨有所概述:“清华大学实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调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通识教育为你打下宽厚的基础,着力强调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去年,学校成立新雅书院,旨在继承和发扬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传统,打造一流的通识教育平台。”从以上概述以及新雅书院的成立中,我们清晰地体会到素质教育对清华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组织模式方面的根本性影响。

正如邱勇所言,素质教育从其方向上看大体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能力、态度、价值观的方向,综合而言就是心智培养的方向。学生训练成熟的心智可以在未来适应和引领不断变化的世界。

红衣主教纽曼对心智训练的目标曾有论述。他说:“这种训练教导学生作为受过教育的绅士要学会看清事物的本质,要学会直击要害抓住中心,要能厘清思想的困顿混乱,要能辨别出什么是精深奇妙的以及什么是毫不相关而要摒弃的”,这当然是心智训练极高的要求。在心智训练的目标下,知识并不重要,知识仅仅只是达到心智训练的一种载体而已。

大学经由何种教育才能实现心智训练的目标呢?如果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我们能够仅通过通识教育达成心智训练目标吗?当然不够,专业课程教师如果同样抱持心智训练的目标,其课程也能训练心智。当然,数学、物理、语言、哲学、历史等基础学科专业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职业性强的专业比较难些而已。在心智训练方面,仅有课程远远不够,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接触、对话更加重要,这是导师制存在的原因,也是慕课等网络教育难以实现的目标。

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方向较为简单地指向知识和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在对立统一中存在。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赞成这样的划分。他说:“大学在知识学习上应该深度及广度兼备。一方面应该通过专业课程对某一知识体系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应该对其他领域广泛涉猎。”其中,广泛涉猎就是通识教育的目标。基于以上看法,许多大学将课程就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类,这是比较经典的课程划分。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存互补的关系可以通过太极图清晰描述,其中“圆”作为整体代表大学期待学生形成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中的课程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如果阳的方面称为通识教育,阴的方面就是专业教育。这种互补的图示可简单称为“通识教育阴阳互补论”。

在太极图中,阴之中孕育着阳,阳之中孕育着阴,这意味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非绝对地两元划分和对立——专业课程包含通识教育元素,反之亦然。学生一旦在大学转专业,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转为中文专业,那么其先前所修机械、物理课程自然转变成通识课程。中文专业的学生选修了物理系“原子物理”专业课,后者自然也是货真价实的通识课程。有些高校常纠结于通识课程质量不高,但这样的认识使得通识课程的范围在理念上几乎扩大到所有专业课,这一点也是大学必须促进并方便学生跨院系自由选课、自由转专业的道理所在。另一方面的例子在于,某学生A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选择了“中国哲学史”的通识课而引发出哲学兴趣,他转到了哲学专业,于是通识课程“中国哲学史”就转变为他的专业课。

更加重要的情况是,一旦某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了与其本科专业不同的新职业,其本科所有课程都会转变为通识课程。前几日,《人民日报》报道“北大学子建太空翼足球教育作儿童足球培训”,其主人公是元培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蒋沈雄。蒋沈雄是经济学专业而不是体育相关专业出身,但其选择的足球学校教练和经理人生涯几乎将一半经济学专业课程转变为了通识课程。

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将在路上继续前行,培养出更多好的公民和创新者。以中国传统思想理解和解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我们的理解和实践。

《中国科学报》 (2015-05-28 第5版 大学周刊)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93742.html

上一篇:像酿酒一样酿造海洛因
下一篇:《2015全球创新报告》发布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