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新的高峰期。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聚集,必然对于能源系统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系统,必然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求,因此势必需要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的介入。日前,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智慧城市以及新型城镇化能源系统的关键是政策、创新机制建设问题。
2014年,我国新兴能源新增装机与平均利用小时呈现上涨与下降相反态势。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核电装机增长36.1%,平均利用小时数减少385小时;风电装机增长25.6%,平均利用小时数减少120小时。另据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姜绍俊测算,在太阳能装机增长67%的情况下,平均利用小时数减少约240小时。
顾国彪指出,目前,新能源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亟待解决,例如,各种新能源发电方式的间歇性、波动性该怎么办、新能源资源聚集区与负荷中心距离远怎么办、新能源聚集地区的电网薄弱怎么解决等诸多问题。而对于电网发展,有两大方向,一个是利用特高压电网,将资源富集区的能源输送至负荷中心。另一个就是发展先进适用的储能技术,建成一个真正的智能电网,对于电力行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他认为,具体而言,风电的挑战就在于,风能很丰富,需要研究这样的能量怎么储存起来,或者是在不稳定状态下如何使用等问题。通过长走廊组合成一个风电群,和大电网络联合,是必须好好研究的课题。“对于太阳能而言,我的观点是,光伏并非发电,只能称为电池,因为它是一个储能手段,需要依赖储能技术的发展,同时需要通过电网现代化,并结合我们的国情去发展。”
“面向未来,建设真正的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绝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顾国彪认为,宏观架构应该包括双向智能电网、新燃料、储能选型等要素;从产业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的能源系统应将风电、电动车、光伏联合起来,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管理,从而把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融为—体,进而解决电网昼夜峰谷差问题和不稳定的新能源接入问题,最终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电力生产和消费体系。
顾国彪最后指出,建设智慧城市以及新型城镇化能源系统的关键是政策、创新机制建设问题。核心政策和机制应该包括3个层面:政策层面须建立风(光)、储、车、电产业联盟,以克服体制性障碍;产业层面应建立产、学、研、用实质性的结合,达成互利共赢体;科研层面要建立人才、成果评价及奖励新机制等。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