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德国宣布退出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项目

已有 2219 次阅读 2014-6-19 09:31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巡天计划遭遇无“望”之灾
德国宣布退出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项目

 

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SKA项目  图片来源:SKA Organisation

在外人看来,德国对于科学研究的资助似乎一切正常,但实际上研究部早已开始精打细算地花每一分钱。近日,联邦研究部认为,对于资助建设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这种国际大型项目来说,德国有点难堪重负。该项目将于2024年在南非和澳大利亚建成,耗资超过15亿欧元(20亿美元)。6月5日,研究部表示,将从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项目中退出。这一决定令德国天文学家很失望,他们认为并未有人向其咨询过此事,同时希望能改变这一决定。

位于波恩的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主任Michael Kramer表示,德国似乎正处于使非洲首个真正的大科学项目被迫延缓的危险之中。不过,SKA组织总干事Philip Diamond认为,从SKA的角度来说,失去德国的支持将会“令人失望,但并不是灾难性的”。SKA组织总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主要协调10个参与国的行动。按照此前估计,该项目第一阶段建设需要6.5亿欧元资金,而德国将在其中贡献几千万欧元。Diamond介绍说,他和德国同事正竭尽所能扭转该决定。

SKA之所以被命名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是因为其总的信号采集区域由3000个直径为15米的碟形天线组成。其中大部分将建在南非,还有一些碟形天线及成千上万个更为简易的天线将落户澳大利亚。近日,天文学家正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开会讨论该大型项目的研究计划书。其将捕获宇宙释放的无线电波,最早可追溯至宇宙大爆炸后几亿年里第一批恒星诞生的时间。项目组织者夸口说,该望远镜将有能力探测来自一颗围绕恒星运转、距离地球数十光年之外的行星的电视信号,而这有可能发自任何外星人。

Kramer表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德国是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在最近举行的会议上,全面讨论该大型科学装置的升级版SKA《科学指南》发布,从对每一章主要作者所属国家的统计来看,德国位列第三。“据我们估算,约有400位学者对支持SKA项目有着极大兴趣。”Kramer正带领团队试图探寻来自脉冲星射电观测的引力波,而用他的话说,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的设计。

不过,说到资金支持,德国至今仍未兑现将于2017~2018年开始的SKA项目第一期建设中应承担的资助份额。该阶段将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增加100多个碟形天线。其中,南非和澳大利亚已在这些望远镜上投入了数十亿欧元,但迄今只有英国明确承诺将在未来提供1亿英镑的资助。Diamond表示,原本期望德国的资助只比英国少一点。

“德国的退出并未如你想象的那样,会产生很大的逆转。”如今已经解散的SKA创立委员会主任、粒子物理学家John Womersley表示,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正在缩紧原本定于未来几年开启的很多大型欧洲项目的预算,包括位于汉堡的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预计2017年产生X射线)、位于达姆施塔特的反质子和离子研究装置(将从2018年起提供离子束)以及位于瑞典隆德的欧洲核散裂中子源(自2019年起发射强大的中子)。“预算有限的影响在这些项目中能明显地感觉出来。”

然而,德国天文学家对此感到不满。“显而易见,这个决定只是在研究部里面作出的,并未向天文学界咨询过。”Kramer表示,如果德国真的退出,那么该国科学家将在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项目上失去很多时间,因为只有很少的时间会被允许用于未提供资助国家的研究。同时,德国的工业也会吃亏,因为它们不可能赢得望远镜建设的合同。“我已经从同事那里听说其他部门也对此决定感到震惊和诧异,有些部门对于接下来该怎么做正犹豫不决。”

不过,Kramer、Diamond和Womersley均强调,这并不代表国际上已对SKA项目失去信心。在SKA网站的一份声明中,该组织表示完全理解这种退出“是出于德国和欧洲在资助大型研究设施方面国家财政状况比较困难,而且这绝不代表对SKA项目缺少信心”。南非科技部长Naledi Pandor对退出决定表示遗憾,并将在未来几周安排一次与德国研究部长的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当然,目前还有时间改变德国研究部的决定:根据现有的法律协议,其将履约到2015年6月30日。但是,“研究部似乎已将退出视作最后的决定。” Womersley表示。(闫洁)

《中国科学报》 (2014-06-19 第3版    国际)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04623.html

上一篇:重新认识研究型大学
下一篇:高考改革不可能得到一致掌声
收藏 IP: 122.198.13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