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域外书情 精选

已有 3802 次阅读 2014-1-2 15:00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域外书情



 
《重要事情:三十年的激情、消遣与政治》(“Things That Matter: Three Decades of Passions, Pastimes and Politics”),查尔斯·克劳塞默(Charles Krauthammer )著,Crown Forum 2013年10月出版
 
查尔斯·克劳塞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自己杰出的写作风格展示自己的思想,不断挑战传统知识。他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写作技巧总是使读者感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他对政治和政府关于科学技术态度的尖锐洞察力,使得他的文章成为华盛顿联邦政府和整个美国读者的必读作品。最近,他将自己睿智的、见识广博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就是本书。
 
读者在书中不仅会再次感受到美国主要保守思想家对有限政府热情的维护,同时,还提出了挑战意识形态惯例的具有高度独立性的见解,关注的问题有女权主义、演化论和死刑问题。书中关于生物伦理、犹太人命运以及美国在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角色的讨论等,曾经对国家决策产生了深刻影响。读者能感受到作者从博得牧羊犬到哈雷彗星,从伍迪·艾伦到温斯顿·丘吉尔,从快棋赛带来的惩罚性的快乐到被贬为凡人的认识。
 
作者通过阐述自己的经历的事件,读者了解了他的生涯和政治哲学,也让读者了解了美国人近30年生活中时尚与罪恶、悲剧与胜利。
 
这本书刚出版就被亚马逊网站评为最佳畅销书。《旗帜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评论道:“这是一本必读之书……克劳塞默是最好的作者,他的书是他挑选的最好中的最好的文章集结而成,同时配以引人入胜的介绍……内容新颖、令人惊讶、发人深思、观点独特。”
 
作者1987年获普利策奖。还被《金融时报》评选为美国最有影响的评论员。
 

《思想》(“Thinking”),约翰·布鲁克曼(John Brockman)著,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2013年9月出版
 
这本书是著名编辑、作家约翰·布鲁克曼对理性思维未解之谜、决策、直觉、道德、意志力、解决难题、预测与预见、无意识行为等问题的前沿研究论文的集成之作。《思想》让读者领略了当今顶尖心理学家、神经学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原创思想,他们出色的研究结果从根本上拓展了我们对人类思想的理解。
 
书中收录的论文有:丹尼尔·卡尼曼关于人的直觉和“无意识”思考的力量和陷阱;丹尼尔·吉尔伯特关于愿望、预见和为何人们获得自己所要的东西却并不快乐的问题的看法;纳斯姆·尼考拉·塔里布对统计数据在指导决策中的局限性的论述;维拉亚鲁·拉马坎德拉关于人类本性的科学基础;西蒙·拜伦-科恩关于人类大脑中睾丸酮的惊人作用;丹尼尔·丹尼特解密“正常”人思维结构;萨拉-杰恩·布莱克摩尔关于思维障碍和青春期重要的发展阶段等。
 
布鲁克曼10年前曾编辑出版了《第三种文化》,引起一时的轰动。他还是很多畅销书的编者和出版商。
 


《解放科学:通往新发现的10种途径》(“Science Set Free: 10 Paths to New Discovering”),鲁珀特·谢德里克(Rupert Sheldrake)著, Crown Publishing Group2013年9月出版
 
鲁珀特·谢德里克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科学家。在这本书中,他揭示了科学是如何被假想所束缚,又是如何在历经数年以后被固化为教条。这种固化的教条不仅仅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和思想,而且对人类的未来具有危险性。
 
根据传统法则,所有的真实都是物质的或者物理的;世界是一架由无机质组成的机器;自然是无目的性的;知性和意识仅仅是大脑的身体活动而已;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上帝仅仅作为人类心智的一种想法而存在,而人类的心智则是被封存在我们头骨中的东西。
 
但是,科学应该是一种信仰体系,还是一种探究的方法?谢德里克在书中告诉我们,唯物主义意识形态是停滞不前的思维方式,在其影响下,不断增长的研究费用的收获却是收益递减,而世界各国却在为其不断付费。
 
谢德里克用真正科学的怀疑精神将10个唯物主义基本教条化作令人兴奋的问题,揭示了通往新发现的惊人的可能性。本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什么是真实的看法以及什么具有可能性。
 
本书出版仅仅几天时间就获得大量的评论和好评。同时被亚马逊网站评为畅销书。《世界观之战》(“War of the Worldviews”)作者德帕克·乔布拉评论:“科学亟待摆脱唯物主义和教条开始新的发展。鲁珀特·谢德里克是铺设科学未来之路的前驱者。”
 
鲁珀特·谢德里克是生物学家。他撰写了80多篇技术论文和10本书。还是剑桥大学卡莱尔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本栏目撰稿:李大光)
 
《中国科学报》 (2013-12-27 第15版    书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55186.html

上一篇:“自动减债计划”渐行渐远 美国科研新预算协议出炉
下一篇:干热岩开发亟待“破冰”
收藏 IP: 122.198.132.*| 热度|

8 张忆文 郭林林 史仍飞 曹聪 杨华磊 陆俊茜 rosejump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