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容忍雾霾之后无所作为
姜文来
北京市气象台24日元宵节下午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并建议少放烟花爆竹,但大街小巷的鞭炮声仍不绝于耳,不少地区空气中都可闻到刺鼻的味道。(2月25日,《检察日报》)。
我们无法惩治烟花爆竹燃放者,因为法规毕竟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也难以服众。这则报道虽然简短,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令人深思:在雾霾严重之时,依然点起烟花爆竹,依然为PM2.5做“贡献”,社会出现了适应雾霾天气,甚至为雾霾“添砖加瓦”的倾向,这种现象真的很可怕。
进入2013年以来,雾霾来袭出现了常态化趋势:1月15日北京刚告别严重污染的天气,1月18日浓重的雾霾来了个“回马枪”,1月23日北京城区空气质量再次达到最严重的六级污染,1月27北京再次遭雾霾围困。雾霾的天气没过多久,在2月24日全国人民欢度元宵佳节之时,雾霾又大面积笼罩中国。雾霾频繁来袭,造就了“狼来了”的效应,社会对新鲜空气竟然成为“奢侈品”竟然有些“习以为常”。
盘点第一次雾霾来袭后我们的行为,值得圈点的应对雾霾大动作可谓屈指可数,绿色出行的呼吁对解决雾霾“杯水车薪”,不燃放鞭炮的倡导更是昙花一现,对消除雾霾只是“小菜一碟”,大量的公务车依然奔跑在马路上,停产的企业早已恢复原来的状态继续生产PM2.5,应对雾霾的法律措施在漫长的程序中蜗行,一切应对雾霾的举措现在几乎都回到了原点,最关键的治理雾霾的战略性措施深藏在雾霾中,不知道何时露出真容。这一切似乎显示:社会对雾霾逐步适应,对雾霾无所作为已经成为常态,这是非常可怕的梦魇。
我们必须深刻地体认到,今日的雾霾是掠夺性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不仅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受到质疑,也重创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形象,其负面效应将逐步发酵,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最廉价的空气都成为“奢侈品”,这是全民的悲哀,它意味着中国的环境到了危险的边缘,不能不高度重视并采取断然措施,否则,我们自己就消灭了自己。
环境保护部门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拿出应对雾霾的战略性措施,相关雾霾“制造单位”应扎扎实实地开展消除雾霾,积极稳步推进雾霾治理工作。治理雾霾要建立长效机制,“临时抱佛脚”式治理雾霾模式带不来新鲜的空气。负有治理责任的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应负的责任,谁对雾霾治理不作为,就让谁回家“抱孩子”,必须有这样的决心并付诸于实践,我们不能容忍雾霾之后无所作为,只有这样,我们曾拥有的清新空气才会重新归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