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北京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提交了申请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2月24日,董正伟收到了环保部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了他的申请。(2月25日《法制日报》)。
最近,有关我国土壤污染真相一直成为民众的关心的热门话题,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究竟如何,到现在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公布。2006年,国家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组织了一项全国性的土壤污染调查,2008年底全国共采集土壤、农产品等各类样品213754个,获得有效调查数据495万个,建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2009年国家环保部编制污染调查总报告和各专题报告,最后“完成12项试点工程、18份研究报告和7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草案”。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花费高达10亿元纳税人的钱得到的调查结果却不向公众公布,引发社会公众质疑,难道是我国的土地真的到了严重污染而不敢公布的地步?
《时代周报》报道,环保部有关文件显示,我国有3.6万公顷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由此每年造成的“粮食污染高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我们不知道这数据真实性如何,但由于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不及时公布相关的信息,民众只能相信该数据的真实性。期待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早日公布相关信息,给民众一个权威的信息,也给纳税人一个合理的交代。
土壤污染调查信息,不仅仅是土壤污染状况有关信息,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数据,而是与民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关系到农产品质量,涉及到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信息,在重大的民生问题上,公众有知情权,对其信息公开化是政府对民众的负责,那种知道而不公布,让民众“猜谜”的做法,确实是对民众的不尊重,对这类信息处理考验政府的智慧。
土壤污染调查信息不公开也许有难言之隐,比如可能污染比较严重,怕引起社会恐慌等,从社会稳定等角度作为“国家秘密”是可以理解的,但理解不等于永远将其作为“秘密”锁在保险柜中。有条件地披露,让民众知道真相,解除民众的担心是可以作为的。事实表明,环境信息越是公开透明,越能阻断相关的“谣言”的传播,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现在民众知道政府掌握相关信息而不公布,民众只能猜疑,一有相关的数据出现,民众深信不疑,这不仅损害政府的形象,相反会引起更多的骚动,增加对政府的疑虑。
土壤污染信息公开有利于公众的监督和解决。2013年1月,全国笼罩在雾霾之中,大气质量信息及时公布,民众对大气质量有了清楚的了解,引发媒体、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保护大气质量迅速成为社会共识,这共识的形成,对于保护大气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民众不仅仅具有监督政府功效,更具有治理的正能量,这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搞好土壤环境治理是重要内容,可见中央对土壤污染高度重视。治理的前提是了解现状,不了解怎么治理?土壤污染信息公开不是洪水猛兽,它会让社会各界清楚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并凝聚社会的力量去治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