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五里桥,我们的家园

已有 3344 次阅读 2019-11-27 20:3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091442uiwglxqg61g9wq26.jpg

善解人意的居委干部小焦给借来一本《打浦桥:上海一个街区的成长》。

一书在手,门前打浦路就从清同治《上海县志》的肇嘉浜上一座小木桥,“门前公路小河浜,载晓轻篙点水忙。透过石栏蹲对远,青青麦甸野茫茫。”。一瞬那间,就慢慢走到了如今魔都的“栖五里长廊,赏一江春水”……

打浦路不长,从原本属于法租界的“田子坊”到中国第一条隧道的“源点”纪念碑,从繁华喧嚣的 “日月光”商圈到世界五百强“绿地集团”总部驻地,从上海旧区改造第一块批租地块“海华花苑”到内环高架“一线天”旁国家级科研院所家属楼“小中南海”……也就三四里的距离。

打浦路的一端属于五里桥街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楼道里,每天演绎着不同的家长里短和柴米油盐;黄浦江边,演绎着春华秋实、碧波成影的四季景观……这里,不仅有充满市井气和烟火味的街市,还有自个独有的故事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繁华盛开的景色可以构成图画,延展开就是一张长卷;时光流年的故事带有内涵,就能传承出有来头的典故,使人沉浸其中,给人启发促人情志。

五里长廊里,从“中国隧道纪念碑——源点”的城市雕塑,一路往东,便能与众多亲朋好友、前辈师长在一起趟过岁月记忆中的小河。四叔从浙江大学出来第一份实习就是在这里从事国内刚刚起步的隧道工程,近来遇见一位从事研究地下工程规范的范博士,前者是开疆践行,后者则是守疆新锐,今昔腾挪,已经走在制定行业规范的前沿路上了;再往前就是用粗犷的钢铁构成修长柔美的弧型跨江大桥。记得当时听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评价黄浦江上大桥,用了一个“实用”时,有些疑惑,当看到他所作案列时不得不令人折服,如今我们有了“卢浦大桥”,不知他又会做如何感叹;往东,一路向前,就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远望1号”,甲板上、船窗亮着灯,就会想到当年班里的老大哥“老陈”。毕业以后,老陈就上了“远望1号”当了软件开发人员,他们这批人,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实现了航天测量网从陆地到海洋的历史性跨越……

一江春水旁,姹紫嫣红的四季繁花,灌木葱郁的四季绿色,这里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洋务运动的纪念处、国之重器的诞生点……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无可比拟、无可替代,构成了这个民族复兴、腾飞的壮丽诗篇。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眼之所看 皆是故事!

“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第一次看到打浦路的时候,那还是一条差不多就象大些弄堂主干道一样的“滚地龙”,拥挤、肮脏、泥泞、吵杂,待到四车道水泥马路刚铺好时,还在马路中央搭起摊头,摆了几天的生意,算是让“生”地变“熟”路的仪式吧。春潮涌动时节,周围楼房就像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原先鹤立鸡群似的“小中南海”被淹没在鳞次栉比高楼群里,早已没有了让内环高架桥改道的雄风。那里住着曾经为众多国防建设、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做出过不凡贡献的科研骨干,与如今民众出行相关的第一代地铁检票机构就是其中一项出之这些科研人员之手的小item。如今,“小中南海”里的红军户成了“群租楼”,集聚高级工程师们住的“将校楼”也为老旧小区装公益电梯喋喋不休……廉颇老矣,尚可分得一杯羹否。

华灯初上,“卢浦大桥”披上了绚丽的光环,犹如一道彩虹横贯黄浦江上,灯光使波光粼粼的江水平添了几分娇娆几分妩媚;通体放光的“远望1号”高傲耸立,如同夜空下驰骋而来的一匹白马,又像泛起的一张青年时代的老照片,依然英俊潇洒;江边的长条凳上已经不再是谈情说爱的年轻人,而是一排排老头老太,面对熟视的江景,耳边喃喃私语;暗幽幽的灌木丛中不时会窜出一二只猫咪,而胆大的会站在路中央,静静等待主人来喂食……

“绿地集团”旁“缤纷绿地”的咖啡广场里,六七个围成圈的队伍,跳民族舞的跳伦巴的跳扇子舞的……喇叭声喊叫声此起彼伏,有悠扬的有高亢的有流行的有古典的……嘈杂喧嚣,只要你愿意驻足留意,总能在众多的曲律间隙中找出那么一丝熟悉的节拍……老旧小区门口就如原先的弄堂过街楼下,总会有三三二二的人围在一起,每天都上演有不同版本的“海上清口”……

……

家在这里,家园就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在水一方,人来人往,“温、良、恭、俭、让”,与人为善,生命会变得更加绚丽灿烂,家园也会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 谨以此文,感谢守候一方的五里桥街道的基层居委干部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5605-1207838.html

上一篇:我的咸齑梦
下一篇:一束金银花
收藏 IP: 183.193.115.*| 热度|

2 戎可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