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四唯”后的新标准应该是“唯探索”
2018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2019年6月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破四唯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破四唯后唯什么才符合科学研究的特点?答案之一是“唯探索”。为什么是“唯探索”?让我们看看实际的例子就会明白。
1. 袁隆平的探索研究
上面截图来自《中国知网》,前2篇论文是1966年袁隆平报道水稻雄性不孕性发现,后3篇论文是1977年袁隆平报道杂交水稻实验成功了,中间11年没有发表任何论文。袁隆平小组中间这11年在干什么?他们在做水稻杂交实验探索的。如果按照四唯标准,他们什么也没有,完全是空白。他们唯一做的事情是“探索”,而这一点恰恰是科学研究最难得的,最可唯的!
2. 屠呦呦的探索研究
上面截图也来自《中国知网》,屠呦呦小组1977年发表一篇论文报道了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是1969年初任科技组组长开始抗疟药研究的,到1977年发表第一篇青蒿素论文经历了8年。这8年完全没有任何论文,屠呦呦小组所做的事情也是在“探索”。
3. 陈中伟的探索
上面截图还是来自《中国知网》。陈中伟是“世界断肢再植之父”,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后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1963年陈中伟报告了断肢再植成功,中间9年没有发表任何论文,所做的事情也是“探索”。成功了报道,不成功不报道。这是什么品德?这是科学家的品德!
从上面我国得到世界公认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做法可知,“探索”才是科学研究的真谛,才是“破四唯”后应该遵从的新标准。只要是重大科学问题,只有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即使什么也没有发表,我们也应该给与鼓励,给与支持。因为一旦成功,其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其影响力是无可估量的!
科研的评价应该回归科研本身,科研实质是探索与发现。不以数数论英雄,应以“探索”为标杆,这会促使科学研究回归“探索与发现”,因为更多的“探索”意味着更多的“发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