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贵精不贵多,科研贵原创不贵跟风
1986年我国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此之后的科学研究施行了课题申报制度。中标的课题可以得到基金资助进行科学研究,中不了标的课题失去了研究的机会。申报者众,中标者少,僧多粥少,必然涉及一个从中选择问题。到底哪些课题可以中标,哪些课题应该落选?这就涉及一个评价标准了。恰在此时,南京大学引入了SCI评价,这一标准很快盛行。SCI越多中标几率越大,而且SCI越多帽子也越多、晋职也越快、地位也越高。SCI、基金、奖金、职称、帽子、地位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处于核心地位的是SCI:得SCI得基金,得SCI得奖金,得SCI得职称,得SCI得帽子,得SCI得地位!SCI如此重要,必然演变成如何快得SCI,如何多得SCI。科研界立马就发现如何快得SCI的秘诀了,那就是跟风!跟风简单极了,外国人发现了细胞凋亡,咱就用细胞凋亡研究肺炎、肝炎,胃炎、肠炎,反正炎症多得很;他人研究了炎症,咱研究哮喘。他人研究了哮喘,咱研究糖尿病,反正疾病也是多得很。他人研究了疾病,咱研究药物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反正药物又是多得很。这样的排列组合简直无穷无尽。在“科学网基金频道”(http://fund.sciencenet.cn)查询2018年中标课题,“凋亡”中标 450 项,累计金额17269.0 万元。196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Kerr发现了凋亡现象,经过50多年的研究,已经将凋亡研究了个底朝天。可是时至今日,我国最高层次的研究竟然资助了1亿7千万多元,可见我国的科研跟风能力有多么强大有多么盛行!物极必反,多部门已经联合出台了“破四唯”。
与跟风相反,原创研究的难度可是太大了。袁隆平1960年7月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进行研究,直到1971年才研究出杂交水稻。袁隆平是我国最顶尖的研究者,竟然做了了11年才成功。中间还多亏助手李必湖偶然发现野败,否则就有可能彻底失败了。
我国自1986年至今已经30多年了,时间不可为不长。经费每年数百亿,不可谓不多。人数每年数万人,不可谓不多。人多、钱多、时间长,但30多年了,与杂交水稻同样重大的成果却一个也没有。原因是只搞跟风,不搞原创!
跟风价值不大,可有可无,多一个少一个都无关紧要。原创就很不一样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拯救了数百万人处于饥饿之人,改写了人类粮食种植史,极大提高了我国科学声誉。兵贵精不贵多,科研贵原创不贵跟风。如欲提高实效,应改弦更张,一切以原创为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