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发20篇EI,得科研奖励10W
喻海良,2016-7-28
刚刚看到新闻《人大教授十年内平均每年发表中国知网文章70篇》,里面介绍人大教授陈力丹著作甚多。刚刚在百度里面查看了陈力丹教授的简历,发现他是《国际新闻界》的主编,科学网上可能知道陈力丹教授的人不多,但是,应该都记得去年《国际新闻界》主动曝光北京大学某博士生剽窃投稿的事情,后者被北京大学撤销博士学位。
由于好奇,我特意查询了陈力丹老师的简历,我个人觉得这位老师还是非常严谨的。很遗憾的是相关宣传人员对他“著作”的解读发生了错误。在他的简历上,明确标出:“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其中独著、第一署名著作、独编著41本(独著26本,第一署名论著8本,独编著6本,独编1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对于一般的文章,其实和我科学网上写的博文一样,只是个人观点的表达,而不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我在东北大学工作期间,曾经有一位特别好的朋友,她从北师大毕业后在沈阳日报做实习记者,几乎每一天都能够挂名发表几篇小的“文章”。也因此,作为新闻专业的“陈力丹”老师,发表大量的新闻性质的文章,真用不着奇怪,个人觉得,一年70篇而已,一点难度都没有。
对于本篇博文,原本采用题目“警惕:人大教授年均发文70篇,非论文。”因为上篇新闻中宣传的“如今,学术文章越来越难以发表。朋友圈的小伙伴们晒出谁谁谁去年发表了7篇文章,谁谁谁去年发表了10篇文章,众人定然羡慕嫉妒恨。但是,你们都out了!7篇文章,10篇文章,算什么?且来看看学术大神是怎么发文章的!”个人觉得很不合适,很容易导致学术界的浮躁,特别是导致研究生学术浮躁。
正当我在思考人大教授问题的时候,某高校一年轻教师给我留言,如下:“喻教授:您好!我在一个二本院校,我们的学科带头人,在2011年,2012年,分别在AMR|AMM上发表论文17篇和15篇,且页码相连,最多一次页码相连的8篇,同时带动巴结他的其他后生或者教授两年一起发了近50篇。拿学科建设的钱,挣自己的钱。大量浪费纳税人的钱。可是我这个读博士的小青椒,不想跟风,怕影响导师和自己的形象,他就不情愿报销我少数几篇论文版面费,似乎要靠他施舍。所以我很气愤!请问喻教授,他这个行为算不算学术腐败。他2013年后转发一些灌水的EI,4-8个版面的论文,或者发在一些非本专业的冷门国外期刊,也大多数是页码相连,估计是找的代理机构,一年能发20来篇EI,得到科研奖励10W,更让我不解的是,这样的学科带头人,居然顺利评审过了二级教授!居然让学科建设验收“优秀”,但是我学科的硕士点升不上。他对像我这样不可屈服的人,可是横行霸道,不可一世,明确指责我们博士发论文不多!其实我算很努力,正儿八经在拼命熬夜做科研,发论文。我请求喻教授指点!怎样让领导和群众识破这个学科“大老虎”。”
相对于前者,这位年轻老师的留言让我很无语,一时都不知道应该为他说点什么。前几天,看了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老师的讲话,里面关于学术论文的评价。“凑数的论文,就是一种科研浪费。长期以来,论文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学里的科研人员。年复一年,大家都会写很多论文,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凑篇数、提职称。写论文的目的,本应是为了和同行交流科研成果,但现在的考评机制,把论文篇数和刊物级别、影响因子看得过重,把一些年轻人才和科学家都影响坏了。不在圈子里发表不了,不引用“大牛”的文章发表不了,不是热点问题发表不了。近些年,国内的论文数量的确增加不少,但这些论文对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对解决国家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贡献有多少呢?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说实话,看了张尧学老师的几个报告,不知不觉都快成为他的粉丝了。想了半天,他的这一段话能够很好地去回答这位年轻老师的疑问。他所在学院相关学术带头人,确实带坏了一个团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