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为“维权”公开辞职? 精选

已有 14247 次阅读 2013-12-24 09: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为“维权”公开辞职?

喻海良,2013-12-24

今天是圣诞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办公室里已经没有太多人了。昨天组里已经聚完会,估计绝大多数人下一次见面就是来年,《40多号人,大老板最后一个吃上自助餐》。刚刚和朋友约好,后天也去某景点旅游一下,放松放松绷紧的精神,最近几个月压力一直很大。

今天早晨浏览一天新闻的时候,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新闻: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谌洪果公开辞职曾批评学校。下面是新闻中摘录的几点,本人予以解读。

ü   曾对学校提出就事论事的批评;

ü   曾公开宣称“决定不参评教授职称”;

ü   辞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拒绝归驯化的生活;

ü   连续两周成功举办的读书沙龙突然被校方叫停;

ü   没有人拒绝说你不能申请,却也没任何人说你可以办理;

ü   他们想让我走,从接触的态度能感受到;

ü   北大贺卫方是谌洪果的博士生导师。

1)大学教师能否批评学校事务?理论上讲,大学教师给自己的学校提建议是很正常而且应该鼓励的事情。只有大家各抒己见,才可能避免一些不好的问题。如人大招聘案件,早在好几年以前,就有人给他们学校提出意见。当然,也是批评性建议。如果当时就自己采取补救措施,也不至于被要求停止整顿一年。然而,现实生活中,领导们似乎只愿意听见那些歌功颂德的事情,而不愿意正视自己存在的不足。如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的领导的年终汇报,基本上都是一些积极的数字。

2)宣传永不参评教授职称?个人认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现在很多人都为自己评不上教授而烦恼,的确,要求越来越严苛,指标越来越少。最近有朋友劝我早点回国,否则,过几年就真的找不到岗位了。然而,世界这么大,总应该容纳一些不一样的人。比如,饶毅宣不永不参加中国院士评选,袁隆平放弃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例子。有些人愿意为名利挤破头脑,也有些人只是希望自己过得轻松自在。卧龙岗大学我们学院有一位讲师,已经在学校工作将近20年,以他的业绩,当一个副教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就是不申请。

3)大学教师是否应该有一点个性?很多人批评国内教育,主要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把所有人都驯化成为一个模式。对于大学教师,也是一样。领导听见一点点批评之声,就咬牙切齿,进行“谈话”。其实,大学教师应该有一些个性的教师。因为,社会是复杂的,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是复杂的。只有教师的个性多元化,才可能教出来的学生多元化。

4)大学行政机构是否可以随意终止教师组织的活动?个人认为,任何一个大学的领导都没有权利去终止一位教师的正常教学行为。当然,前提是他所教授的东西健康、合法。如果老师教的东西有意思,自然有学生予以追随。如果老师教的东西没有意思,大家逃课还来不及的。说句不中听的话,这年头“不给钱”的教学,老师是不太愿意做的。然而,有这样的教师,大学有理由不予以支持吗?

5)大学里有多好模棱两可的区域?在国外大学,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而,国内的某些行政领导总愿意设立一些特殊的区域。比如评职称:按照严格要求,没有达到某些要求是不能被考虑的。然而,如果某些东西到位了,却又可能成功评上。我不知道那位说“没有人拒绝说你不能申请,却也没任何人说你可以办理”的结论是什么。到底是可以办理,还是不可以办理。

6)是大学逼走教师,还是某某领导逼走教师?我以前也挺疼恨我的工作单位,原因很简单,毁灭了我当时的梦想。然而,多年以后,我发现自己恨错了对象。因为,我疼恨的只是当时的几个领导而已,至于学校,依然是我热爱的地方。大学是铁打的大学,领导是流水的领导。也因此,建议领导们多行善事,的确,绝大部分人的任期是有限的。今天你是领导,明天你就可能被他人领导。

最后,在新闻中看到了其博士导师北大教授贺卫方的微波:“呼吁西北政法校方维护他的基本权利,也诚劝洪果以所珍爱的学生和学校为重,不要辞职,求正义也需有妥协”。能切身感觉到一位导师对学生的爱。支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752356.html

上一篇:在成果中怎样体现出年轻人的创新贡献
下一篇:发文章,找自己专业学术期刊的“大牛”才好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26 水迎波 段庆伟 王桂颖 孔梅 张吉良 聂广 褚昭明 王恪铭 徐耀 李永丹 支海美 王启云 张忆文 余海涛 刘仁长 阳立波 石锋 文克玲 唐常杰 符维成 曹建军 孙友甫 薛宇 biofans zxk730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