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我妈塞了多少钱吗?
——海外人才篇
喻海良,2013-09-17
最近几天,科学网上关于人才的讨论又有不少。在《多国疾呼挽留人才:人才到底“流”去哪了》一文中,“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滞留率平均达87%。”这些数据确实让人心疼。然而,他们把海外人才不归国定义为“趋利的国际人才”,显然,我不能接受。
作为一个目前在海外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我身边也有很多优秀的华人博士,还有大量的华人教授,也有很多各个国家的高水平院士。当然,对于那些教授,甚至院士,他们绝大部分是不能回中国了,但是,处于底层的博士、博士后,希望回国发展的还是大有人在。但是,这些人中,他们也申请国内的工作岗位,但是,他们很多人都不能够如愿,因此,有很多人依然在国外度留着。
记者朋友问:“谁动了中国的人才?”
我回问:“谁在阻碍中国海外人才归国?”
1)中国大学有多少岗位可以供海外人才选择?
中国大学经历了1980年到2000年的人才断层,在2000年到2006年疯狂进人,某些大学的基层单位没有经过长期规划,每年留6-7人,而且没有淘汰。经过不到10年的疯狂增员与扩张,现在的岗位已经所剩无几。个人经常查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人才招聘广告,一年也难得有几次更新,而且,这些岗位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为此,现在有人发表言论,博士后想在北京一所高校找到工作,没有几十万是拿不来岗位的。除了重点高校和经济发达区域,其他地方的高校就好很多吗?科学网上大部分朋友都在高校工作,对自己周围的人事情况都有所了解。也由于现在这种疯狂的情况,目前很多地方引进的讲师的学术水平(就学术论文而言),比早期引进的教授水平还要高。国外的那些优秀的博士感叹,就因为晚了这两年,黄瓜菜都凉了。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讨论退休问题,更有人提出要将退休年龄进一步往后。试问,在目前大学基本上岗位饱和的状况下,不让老同志退休,新人能有机会进来吗?
试问:没有岗位,总不能都要求自己创造岗位,归国工作吧?
2)中国大学有多少岗位需要找关系?
前些年,我曾联系去一所985大学工作,当时,该校人事处处长看了我的个人简历,觉得不错。然后,就问我是否和该校的教授有合作。然而,很遗憾,以前没有关注过那所高校,最后来,这个工作也就不了了之了。很明显一点,我错过这所高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这所大学没有“关系”,而不是因为我没有达到该校人才引进的基本要求。
前些年,很多985大学招聘过程中都明确要求引进人员本科毕业于211大学,甚至985大学。虽然这一条的确不好,但是,作为当时的基本政策,应该低于这个要求,申请人的简历都不会进入人事处的。然而,我知道某大学当年就引进了好几个本科为普通大学的学生。至于为什么?在一个关系盛行的国家里面,没有什么是“绝对”不行的,也没有什么是“绝对”行的。
昨天听了一个故事。一个留学生在澳洲读了两年博士,实在读不下去了,博士学位没要就回国找工作。通过层层选拔,他进入了某大学一个理想的岗位。朋友对他表示祝贺,然而,这位出人意外地回答:“你知道我妈塞了多少钱吗?”
试问:在海外专注读书的博士、博士后,又有多少人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呢?还有多少是“穷出生”,根本就拿不出钱去找关系?
最后,我想为很多海外的博士、博士后说一句公道话:不是我们不想回中国发展,不是因为国外的待遇比国内高,而且我们也想能够回中国发展,但是有没有地方真正需要我们,给我们发展的空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