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我的论文逆袭之路 精选

已有 19407 次阅读 2013-9-18 09:5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的论文逆袭之路

喻海良,2013-09-18

前几天写了一篇《老学科不容易,我在艰难中求创新》,感谢很多朋友对我工作的肯定。其中,李孔斋老师给留言:“Metallurgical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虽然影响因子很低,但是在冶金领域认可度还是很高的,如果能发几篇,搞冶金的马上另眼相看,在他们眼里绝对比发nanoletter的人牛”。

对于这个期刊,我也是有一定的认识。Metallurgical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目前分为ABE三个系列。其中A系列的影响因子高一点,B系列的影响因子低一点,E系列刚办不久,不过将来影响因子肯定不低,因为,它只发布能源相关的论文,这个领域的期刊现在都高的离谱,相反,传统老学科的影响因子却低的离谱。Metallurgical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在澳洲以前属于A*期刊,但是影响因子也只有1.6左右。可见,身在老学科,做点东西,自己觉得很好,有时候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讨论论文发表情况。

不过,今天我还是决定得瑟一下。

几个月前,写了一篇论文,觉得工作还可以,也很有信心能够在某期刊发表。但是,自己评估,发一个学科中上的期刊就可以。当时,Metallurgical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的影响因子只有0.9左右,而且,学院有好几个人都发了这个期刊,于是把论文发表到这个期刊,免得别人到时候说我没有这个期刊的论文。然而,投稿之后,很快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他把这篇论文转到Metallurgical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期刊上,并建议发表。然而,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审稿周期。心想,这下麻烦了,我要求发一个B就行,别转到A,编辑不认可,把论文给枪毙了。到时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虽然,看过我简历的人都知道,我不缺论文,现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期刊上也将近40篇。但是,我还是“贪得无厌”呀,希望这篇论文能够录用。后来,收到编辑建议,小修改。我心里乐得不行了,今天早上收到了论文的录用通知。正式完成这篇论文的逆袭之路,从投向低影响因子的B刊,发表在相对高一点的A刊。

在一个影响因子盛行的年代里,无疑MMTA被认为比MMTB好,但是,就我投的这篇论文而言,个人觉得不是,而且,我也不认为是因为编辑认为我的这篇论文水平高,而把论文转到MMTA发表,而是因为我的论文内容属于MMTA的范畴,而可能不适合发表在MMTB期刊上。因为,MMTAMMTB的主编是同一个人,他没有道理厚此薄彼。

同样形式的期刊还有很多,如:Material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B, C, R; Physical Review A, B, C, D; Science ChinaA, B, C,D, E, F, G;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Part A, B, C, D, E, F, G。这些期刊都属于同一个编辑部,每一个期刊发表的方向不同,但是,就要求而言应该是相同的。以国内《中国科学》系列期刊而言,A-G分别发表数学、物理学(含力学、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等方面的论文,对于该期刊出版的每一个系列,其认可度应该是相同的,而且,出版社应该没有把这些系列分一个1234档,虽然每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差很大。下面是中国科学系列期刊的影响因子:

SCI CHINA CHEM

1674-7291

922

1.327

SCI  CHINA EARTH SCI

1674-7313

524

1.255

SCI  CHINA INFORM SCI

1674-733X

379

0.706

SCI CHINA MATH

1674-7283

257

0.497

SCI  CHINA PHYS MECH

1674-7348

1030

1.169

SCI  CHINA TECHNOL SC

1674-7321

1177

1.187

在这个表中,可以看到化学类影响因子为1.327,但是数学类影响因子为0.497。如果简单地评鉴化学类的论文比数学类的论文水平高,我相信大家都一定会笑掉大牙。

最后,我要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在国内某些单位期刊认定过程中,完全以数字为依据而不考虑具体学科差异,显然对那些工作在影响因子相对低一些的学科的科技工作者不公平。记得在上述期刊中,中科院期刊分区把PhysicalReview B放在1区中,而把Physical Review D放在3区中,显然是不懂科学的分区方式。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725849.html

上一篇:你知道我妈塞了多少钱吗?
下一篇:游子心中月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23 许冲 陈楷翰 杨宁 金小伟 梁建华 王少新 曹贺贺 乔中东 李孔斋 赵序茅 强涛 周跃明 曾凡逵 刘晓锋 徐大彬 吕洪波 李毅伟 刘敏 樊晓英 吴跃华 biofans yunmu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