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什么情况,年轻学者最看不到希望

已有 7460 次阅读 2013-3-31 13:2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希望

什么情况,年轻学者最看不到希望

喻海良,2013-03-31

328-41日,是澳大利亚的复活节(Happy Easter),放假四天。很快,快要过去三天了。复活节,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日,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老外把这个节日看得和圣诞节一样重要,超市、商场全部歇业了。大家都要为即将繁忙的一年积蓄能量与希望。

昨天写了一篇《求学路上遇到的那些歧视——被歧视不可怕》,主要想法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各种各样的歧视,被歧视了不重要,积极地面对那些歧视,乐观地对待生活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在文章后面,liweihao给出这样的评论,“对人才的明确性的歧视,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努力,扼杀了希望,扼杀了梦想,当然也扼杀了未来”,“不苛求无歧视,只求给个机会,给个希望”。

他的这段留言,激起了我的共鸣,我想很多人看后,也会如此感受。对于年轻人,看得最重要的无疑是将来发展的“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也就有了积极的心态。然而,什么情况下,会让年轻学者感觉不到希望呢?这是每一个学者,特别是那些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写写我自己觉得最可能打击人“希望”的几点。

1)连着研究一个课题三年,一篇论文也发表不出来。经常有人说,现在引进的某些博士,连续工作了三年,连一篇中文期刊的论文也没有发表。遇到这种情况,他的领导和学校可能会感觉到这个“人”的能力不行,因而,对他不再抱以很高的期待。也因此,在课题进展不顺利、高校领导不信任的情况下,这个学者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他自己也会看不到希望。这样下去,走向沉沦是很难阻挡的。

也由于这种情况,现在很多博士生,在第一学年不着急,第二学年还是晃悠晃悠,到了第三年,就感觉到头疼,到了第四年,就有可能感觉到没有希望。到第五年,如果还出不了成果,不能毕业,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走向科研这条道路的,甚至感到绝望。

2)最差的期刊也拒稿。前两天,我收到PRICM-8国际会议的拒稿信(这篇文章连续投了两次,他们先拒了一篇,多天后再录用了另一篇)。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奇耻大辱”,在QQ上更新心情,好多朋友都担心我出事了。的确,现在很多情况下,国际会议不会轻易拒调稿件的,除非写的实在太差了,一点新意都没有。也因此,个人认为,在学术界,这样的稿件也被拒稿,是很打击人的。同样,如果写了一篇论文,特别是在自己认真准备的情况下,投给领域内比较普通的期刊,如果也被拒稿的话,那是很打消人的积极性的。至少会让自己去思考这个方向是不是还有发展空间。

3)连续申请基金五年不中。获得肯定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自己写的项目申请书获得资助,特别是当自己获得国家基金的时候,会突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就像获得心脏的稻草人。然而,如果申请一个项目,连续五年都不能够获得资助的情况下,会极大地让人看不到希望。有些朋友在申请基金过程中连续多次不中后,一开始可能觉得自己写的项目申请书不够好,但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很多奇怪的思想,是不是基金申请过程中存在很多黑暗?是不是自己积累的人脉关系不够?是不是自己的研究方向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

也因此,个人觉得基金申请过程中,基金委最好也限定申请次数。比如,国家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或者杰出青年基金,每一个人五年内只能够申请两次,这样每一个人都可以更好地准备,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受到连续的打击,而觉得自己的将来没有希望。

4)在够条件的情况下,连续多年职称评不上。如果觉得身边学者的水平不如自己,然而,在申报职称过程中,他们都能够上去,而自己连年遭受各种各样的差别化对待,或者说自己现在比其他人都年轻,或者说自己工作年头有限,或者或自己发表的论文影响力还不够,或者说现在名额有限,或者干脆学校连续N年不评职称。这样,或多或少都会让自己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让人看不到希望。的确,现在国内评职称过程中,同行评定的太少,而依靠关系、金钱交换的也有不少。

5)受到权威人士和领导的严厉打压。个人认为这是最让人看不到希望的一点。同龄人之间相互竞争,可以极大地促进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每一个人都不希望比他人落后太多。而且,今天他比我强一点,明天我比他强一些,这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路径。然而,当年轻学者受到某些权威人士或者直接领导的打压,就很难看到希望。原因很简单,对方的影响力远远超过自己,即使自己是对的,即使旁边的人也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但是,又有谁会战士一样挺身而出,只是为了正义,宁愿开罪“权威”和“领导”,点起哪怕暗淡的一点希望之光呢?“落井下石”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

无论如何,我们自己都要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创造各种机遇,这才会让自己看到更多地希望。现在是复活节,万物即将复苏,前面充满了新的希望,Happy Easter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675536.html

上一篇:求学路上遇到的那些歧视——被歧视不可怕
下一篇:女性科研与否,想过她们自己的意愿吗?
收藏 IP: 203.219.217.*| 热度|

24 张玉秀 占礼葵 王芳 王善勇 赵美娣 魏武 庄世宇 陈儒军 马臻 陈国文 王涛 林茂华 高绪仁 陈冬生 韦玉程 吴明火 戴小华 郭向云 蒋永华 逄焕东 louiexp lbjman jiuzeh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