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科成绩都95分以上只能说明清华教学模式依旧落后
喻海良,2012/10/20
读研一的时候,我80%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帮助老师做课题。而上课,也就是应付了。但是,考试还是要进行的。当然,考试成绩,我没有看得那么重。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每一科成绩都超过70分就可以了。虽然如此,每一次都能有很好的结果。原因很简单,我的师妹每一科都做了非常好的笔记,考试前,看两次笔记,也就轻松高分了。
近日,清华TWIN姐妹亮出了神奇的学习成绩,每一科都在95分以上。在成绩好的同时,这女孩还参加了大量的比赛与社会活动。也因此,网友大呼要“膜拜”。对于这样的“故事”,该学生本人还是值得表扬的,但是,该人成绩好的同时,也让我这个外人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感到担忧。
试问,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得到高分?
1) 小学生式的教育模式最容易得到高分。原因很简单,小学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然后就根据课堂里面的东西,进行考试。值得说明的是,老师讲的东西还非常容易,是一个孩子,认真听课了,都能获得90分以上的成绩。
2) 告诉考题与范围式教学模式。很多情况下,在一门课程结束后,老师都担心学生会考试不及格。也因此,都会在课程结束的时候,采取一些“答疑”的课程。而在答疑的时候,学生们最爱问的也就是考试范围。更有甚者,有些老师在答疑的时候,把试题告诉学生。有这样的背景,不高分实在对不起老师。
很明显,上面两种教学模式,都是不应该属于大学的教学模式。而且,如果是因为这样的教育模式而培养的“高分”之才,当然,成为不了“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教育,应该没有具体的模式,但是,我感觉应该一个课程的考核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和书本知识只应该占本课程50%成绩。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模式中,很多老师都不会讲那些“选修”课程。的确,这些对于升学考试无益。在今天这种竞争模式下,小学到高中阶段,个人觉得也无可非议。的确,对于他们,往上深造才是“正道”。但是,对于大学阶段,如果还过于强调书本知识,那就太对不起“大学”这两个字了。大学里面,教科书的知识基本上都是5-10年前的东西。如果把一个课程的成绩完全定义在了解5-10年前的东西,还天天叫嚷着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岂不是笑话?
2) 上课表现应该占课程成绩20%。上课表现,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签到”。因为,答到,并不代表就“学习”了。因为,里面有一部分人,即使是来到课堂里面了,也完全有可能只是睡觉、玩游戏。我觉得课堂的一等表现为互动,善于提出疑问。二等表现为答问,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三等表现为认真听讲、专心记笔记。对于那个清华女孩的表现,也完全可能就属于第三等。四等表现,也就是玩游戏、聊天等。其实,四等表现和不来差不多。也因此,如果只是以“签到”来定义学生课堂成绩,这不也是一个笑话?
3)相关书本和知识课后阅读应该占本课程30%成绩。在澳大利亚生活这段时间,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回家后,忙个不停地写他们的“论文”。这个所谓的论文,也就是课堂上老师交给的一个作业,然后,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下载论文,然后以“小论文”的形式交作业。对于这样的课后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近年该学科的发展情况,进一步结合书本知识,发现问题,然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也因此,通过这些锻炼,迟早有机会发现“创新”思路。只有本科生经过了这样的锻炼,其进入研究生后才可能少走弯路,迅速地进入“研究状态”。
按照上面的成绩模式,学生要达到95分以上,谈何容易!即使真的通过努力,获得了95分以上的成绩,但是,哪里还有时间,去完成多种多样的“业余爱好”。因此,可想而知,清华姐妹的学习成绩,根本就不值得羡慕,更不能谈膜拜。而这样的成绩只能说明清华大学的教育模式依然落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