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内斗让“人才”望而止步
喻海良,2012-04-13
最近两天,一直在参加学校的青年研究人才事业发展规划培训。和我坐在一起的也是一个华人,从香港大学博士毕业,后接着在那做了3年多博士后。课间,和他简单交流了一下为什么来澳洲发展。他说,开始联系了国内某重点大学,对方给了教授岗位。后来去那所大学考察了几天,发现所在学院存在着激烈的内部斗争。为了避免自己卷入这样的环境,选择来澳洲发展。
很多人说中国人有爱内斗的习惯。所谓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就变成一条虫。”还有人说,“中国人爱内斗,中国知识分子更加爱内斗。”或许,这些言过其实。但是,在我井口大的视野中,也就经历、听说了很多的高校教授间的内斗事件。教授间内斗的危害性,想多大可能就有多大。
在大层面上讲,让一个强势学科变为优势学科。某大学某学科自建校以来就一直是该领域领头羊。这个专业,通过代代相传,在业界建立了极好的声誉。曾今培养了多位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多次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一,并且一级学科为教育部重点学科。然而,就这样一个一流强势专业,却没有去申报该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几所“落后”学校申请)。后来打听的消息是,该校该学科教授间内斗极其严重。“领军教授”各自为政,均不希望被其他实验室、课题组合并(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以某实验室为基础,兼并相关方向的课题组)。因而,所有人均不同意对方起草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书。最终,也就错过了进一步发展该学科的极好机遇。在这样的内斗下,估计他们最终必然被超越,该学科也将从“强势”学科变为“优势”学科。
在小层面上讲,让很多“牛人”愤然出走。某教授在某大学由于学术争论,和其他几位教授出现较大的分歧,后来不知不觉演变为私人恩怨。就这样,彼此之间进行了殊死斗争。最终,某友好高校领导得知了这样的“好消息”。派“友好人士”和其进行交流,并许诺一些条件。学术发展上,答应帮助建立实验室,并给安排多少助手;家庭方面,安排小孩教育爱人工作、工资福利、住房等等。于是,该教授办理调离,并带走自己手下几名得力干将,在该友好高校大有作为,经过几年努力,最终带领队伍将该学科超越原所在高校。
再小一层面上讲,两“狮”相争,周兵皆损。某学校两大牛教授间发生矛盾,由于双方实力相当,因此,均无法伤害到对方本人。也不知道谁最开始使用损招,将对方的左膀右臂开刀。首先,在师资职称上,凡是对方组的成员,除了特别特别优秀者,一律给穿小鞋,很多时候,冠以“莫须有”之罪。他们甚至还有口号,至少让对方该年度无法上位(冤枉了,还需要有一年半载的审批期)。第二,在学生答辩上。凡是对方的学生,一律予以照顾,并一律予以降档。由于这样的情况,有好几个博士生不能正常参加博士学位答辩(很多学校规定,有一个C评级者,延期半年到一年)。第三,在学生留校工作方面,凡是能伸手的地方,都会予以“照顾”,投反对票。
高校教授间内斗,除了上面几个危害外,还有很多的危害,如人大曹主任因为内斗压力大,选择了留下孤儿寡母跳前一楼。今天,又听到,引进的人才,因为害怕卷入所在学校教授大牛间的内斗,而毅然放弃。
国内高校教授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内斗?难道仅仅是知识分子天生来的“批判”与“桀骜”精神?我认为,内斗的根源在于教授间研究方向的大量重叠。从而,在申请各项经费、拉课题“背后”相互诋毁、竞争,从而转变为深层次的“矛盾”,最终出现“你死我活”的教授血拼场面。不知道国内高校今天发生的大规模“自产自销”情况,是否会推进该现象的进一步发展?十年、二十年之后,真希望这些高校中还能找到一块“净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