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j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ejxiao

博文

自来水的出路 (二)

已有 3182 次阅读 2014-3-1 23:2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自来水的出路 (二)

4.排除干扰,让市民加快饮用上健康的水

在现实情况下,能否让城市居民加快饮用上健康的水?笔者认为是可以做到的。试从下面几方面作简要论述。

(1)全面理解中国自来水水质现状,避免进入认识误区

a.认识饮用不合格自来水的危害性。现在,人们对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体高了,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治霾措施。这是适应全球气候变化,配合国际社会呼吁的大事,做得好。但是,别忘了在我国水的污染及其造成的饮用水42%不合格,对广大饮水群众的健康危害同样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只是水污染是国内的事情,不会开国际会议来研究解决。

查看发达国家以往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可以看出,各国更多的物力财力是投向水质处理,特别是合格饮用水的保证方面(如水源地安全保障,备用水源地建设等等),做得相当细致。

在国内,从领导到群众,对水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还严重认识不足。重要认识误区是:对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后果的有机化合物长期危害认识不足,许多人在:不知情,无所谓,关系不大,无可奈何,知情不报等等认识误区中,长期饮用了不合格的自来水。这是很可怕的。

b.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误区。中国城市自来水厂每天生产6000万吨以上的自来水,其中,民用部分的96%左右是供作生活用水(包括洗浴、冲厕、洗衣物和其他生活杂用水),可以朴素的说,自来水作为生活用水是100%安全卫生的,没有必要担心。

长期以来流传:“水中有害物质只有三分之一是通过饮用进入人体,另外三分之二是通过皮肤吸收和呼吸进入人体——在洗浴、洗涤、刷牙、洗脸时,仍然逃不脱水质污染。”这是无根据的个人臆断。

c. 近年来,传中国自来水不如欧洲污水排放标准”不断发酵,引起广大群众的忧虑和疑惑。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可以用反映水中污染物浓度的主要指标CODMn来衡量比较。欧洲污水排放标准各国不尽相同,欧盟标准是:CODMn<25mg/L,中国三类水(属不合格的水源水)CODMn46mg/L,两者相差5倍多!我们国内根本不可能找到这种自来水带去欧洲检测对比。从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到吓人的过程结论,引人进入认识误区。

  (2).水厂延伸搞深度处理将会是“好事”难成

试从三个方面作如下论述:

a. 不具必要性。前面已经提到,我国自来水作为生活用水是100%合格的,饮用水部分只占自来水总量的4%,其中有42%的水厂出水达不到饮食用水标准。我们没必要因为4%的需要,而把96%本已合格的生活用水也“陪”上深度处理。

b.工程量浩大。水厂上深度处理,不仅厂区搞深度处理,还有外围配套系统,如城市自来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老旧管网水质二次污染较严重,专家估计,这部分管网的逐步更新,全国要投入近万个亿,这要比厂内建设深度处理装置,难度大、花钱多;又如,高层楼房天台上的蓄水池的二次污染问题,也不容易解决;再有,我国城市自来水厂多半是唯一水源地或者单一水源的供水方式,隐患不小。全国人大环资委张文台指出:唯一水源地或者单一水源的供给方式,难以规避风险,一旦水系面临危机可能一击即溃。

c. 难解“口渴”。上深度处理工程,看似简单,实则是涉及一个城区饮用水环境改造的系统工程。业内人士预测,在人力、物力、财力基本上有着落后,从设计到施工建成,少得5年。如果要配合建设备用水源地,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一则报道说:“首都北京,尤其四环以内的主城区,水厂普遍上马了深度处理工艺,水网管道大部分更新,因此离直饮水距离最为接近。”首都尚且如此,其他城镇会怎样?

  (3)水龙头接上家庭净水器能合理解决饮用水问题

“大集中”模式深度处理的负面因素,正好由分散式的家庭净水器的终端净水方式加以解决。试从几个方面作论述:

a.应用家庭净水器不难制备出合格的饮用水。家用净水器有成熟技术,也有不同类型商品供选用,有需要的城市(片区)和用户不难买到适用商品。比如,针对当前部分自来水不达标主要是溶解性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选用配套的活性炭滤柱(有前置过滤器)和RO反渗透装置等,都是可行的。作为一名水处理研究人员,笔者在自家水龙头出水净化应用方面已有26年的实践,坦诚的说,合适的净水器都能制出合格的饮用水。

b.特点优点明显:净水器接在家庭水龙头上,深度处理自来水微量污染物的同时,避免了产出水重受老旧管网、消毒剂、高楼天台水池等的二次污染,也有利于应对因水源突发事故带来的水质意外污染。一举解决了不合格自来水和水厂深度处理后水质合格,但水龙头出水仍然不达标的难题。缓解了大笔修建工程费用,赢得了时间,让用户用上合格的饮用水。

c. 经济实用、快捷方便。市场上的家用净水器,大都是定型模块组合的微型设备,价格2500~4500元左右,选购后,供应商会派人来安装调试,不出一个小时完工调试,就可以喝上合格的饮食用水。以后,供应商会定期来检测或更换零部件。笔者现在使用的是活性炭净水器,并在在棉纸质的过滤柱后加接一根活性炭滤柱,这样,自己定期更换纸滤芯和活性炭滤芯,一年所花材料费仅60元。经济、实用、方便的直饮水,让我们身心有安全愉悦感。

d. 按需调节,保证水质。家庭净水器为自己家庭服务,可以通过调节阀门(度)来控制水质,例如,枯水季节,有些水源地水质变差,水溶性污染物增多,不妨关小龙头,提高滤层对有害物的吸附效果;水源地突发事故污染期,不妨更换一个新的活性炭滤芯(广州市场10/支),慢速滤水;水质较好时,也可以间歇使用净水机。笔者就试行过:喝过滤水,自来水煮饭菜。自觉是恰如其分的用水方式。

e. 权衡利弊,按需选择。诚然,饮用水也不是愈纯愈好的。前面提到,深度处理能去除水中的微量有害物质,与此同时,也去除了自来水中有益的水溶性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因此,需要从用户所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用还是不用”的问题。譬如,深圳、广州已分别使用东江、西江二类水源生产的自来水厂,其出厂自来水是合格饮用的。笔者家距水厂10公里之外,仍沿用家庭净水器处理水龙头出水,为此,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每天服用一片“善存”类多維元素片。

5. 推广家用净水器应用展望

我国家用净水器的开发应用己有30多年的历史,媒体报道,目前城市居民使用家庭净水器的比例约占30%,排除不合格的部分,实际应用比例不过20%。以笔者拙见,推广家用净水器应用,需要重视下面几点。(1)全民上下关注加快解决42%自来水厂饮用水不合格的问题

   这个问题,目前意见分歧尚大,专家层面、自来水厂可能更多的倾向于水厂上深度处理,一劳永逸;老百姓忧心,焦急希望早日喝上合格的水;政府决策层注意力可能主要放在防治大气污染这方面。笔者期盼新闻媒体引导这方面的议论、宣导,促成政府部门、专家、群众共同关心。不要徘徊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阻力甚大,不了了之的尴尬状态。

(2)政府、自来水企业和用户共同发力做好家庭净水器推广应用

   政府和企业在起步阶段的引导推动作用很重要。笔者回忆起里根当美国总统时期,为了节约水资源,政府为加州缺水城市居民免费更换“节水厕所”的报道,促成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推动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现在,一部分有需要的用户配合政府制取合格饮用水,可说是亲政爱民的事,政府部门采取装净水器补贴办法,为有需要的用户半价装净水器,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引导得当,利国利民。

 (3)定期公布当地不合格饮用水的水情,给用水户知水(情)权

  笔者认为,从我国自来水饮用的现实情况看,公开比不公开有利。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公布实情,不等于都不知道,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给人的疑虑或将更多,难免更不相信政府和自来水厂的“沉默”,甚至带来“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反效果,举个例子:大概5年前,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媒体报道,一位省会城市的市长,在说明水污染防治的成绩时,说到:我游泳到河中心,含了一口水,感觉和自来水差不多。他没有把水吞下去,算是实话!再举个事例:19916月的一个上午,美国Idaho大学化工系大楼的饮水龙头都挂上一个小纸片,上面显示:自来水发现问题,下午6时前不能饮用,谢谢合作!到下午4点半时候,笔者又看到新标签:水龙头出水恢复饮用!看后印象深刻。放心、信任、佩服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国现在对首都等地的雾霾污染,都及时预测、报道,提出对策措施,反应甚好,衷心希望公开自来水实情大事也能紧跟做好。

 (4)技术导向、净水器产业化

   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家庭净水器产业没什么大的困难。以省、市供水公司(局)或相关工程研究设计部门牵头,规划家庭净水器产业开发,在扩大内需和出口外销方面,前景广阔,或将成为我国新兴水工业的亮点。笔者预测,当42%用户,使用家庭净水器后,国内净水器产业一项或能创收500亿/年。

 (5)中国饮用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遐想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传统水处理工艺,生产城市居民饮用水。由于部分水源地受污染,部分水厂生产的自来水饮用不合格,我们开发自来水厂和家庭净水器配合方法,又能生产合格的饮用水。期许10年之后,我国水源环境,会逐步恢复改善,依靠常规处理工艺,又能恢复生产合格的饮用水。这就是中国自来水可持续发展的出路。笔者对此是坚信不疑的。理由是:看中国,水污染问题已进入控制期,改变了长期来“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的局面,水源地环境会逐步改善;看世界,伦敦泰晤士河经百年污染之后,用二十年时间治理变清,我们有把握在今后10年左右时间让水源地重现12类水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556-772201.html

上一篇:自来水的出路 ㈠
下一篇:我国饮用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收藏 IP: 121.33.114.*| 热度|

3 汪晓军 肖小敏 李大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