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德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utao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博文

【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66)

已有 5733 次阅读 2016-2-19 15:11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四三  野  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我们那里的一个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大湖,湖里湖土肥沃,一年四季湖产丰富。偌大的湖一年到头湖光四色,美景如画。那时,湖是野湖——没有湖主的,不管谁都可以自由进出,都可以随意到湖里去摘、采、挖、收。大湖一年四季都为周围的人们提供各色各样的食物和财富。那时候在农村基本上都是原始农耕方式,又没有一丁儿点工业,所以湖里一切都是绿色环保的。人们全年都可以去湖里讨生活。春季湖里有蚌、螺蛳、荷梗、藕梢(藕带),夏季湖里有蒿草、茭白、各种鱼、莲蓬、茨菇、蒿笋、放鸭,还有野鸭和野鸡蛋。秋季湖里有菱角、鸡头苞米(芡实)、莲子、螃蟹。冬季湖里一片枯黄,荷叶干枯、野草枯萎,可是有柴草、有莲藕、荸荠、野鸭和鱼。不管哪季,人们只要来到湖里,就可以满载而归。一年四季,我是湖里的常客。

1 春天来了,进入农历三月,湖里开始生机萌发,“三月三,蛇出洞,藕出钻。”这时到湖里不时看到有蛇在水里游,这些绝大多数都是无毒的水蛇,它们是冬眠后刚从洞里出来的。长在湖底的莲藕,开始从水中出钻,一根根像箭一样,从水底的淤泥里射向水面,然后不断长高,屹立于水中,骄傲地打开绿色圆伞。过不些时,人们便下湖扯藕钻,拔荷梗,抽藕梢(藕带)。把刚钻出水的荷梗从泥里拔出,长在泥里的部分是白色的,很嫩,这部分放在嘴里生吃,就像吃甘蔗一样,又嫩又甜。把抽出的荷梗剥去外皮,切成片,放上辣椒、作料、炒熟,便是一碗美味菜。用筷子夹起,经常看到有藕丝相连起的一串荷梗片,名副其实的藕断丝连。

2 农历四月前后,我们下到湖里,用脚插进淤泥中,前后左右动动,摸到藕梢,再用脚大拇指和食指夹住根部轻轻一扭,便把藕梢和藕节荷梗分离,用两脚指头夹住沿湖底面方向往后拉,不一会,就抽出一根近两尺长、白汪汪的毛笔似的藕梢。在湖水比较深的地方的藕钻分布的也多,表示那里的藕梢多,水深用脚够不着底,根本无法抽到藕梢,难采一点,这种地方就只有扎猛子下去采。我首先吸进一大口气,然后头朝下往水里钻,屁股朝天,两腿夹水,两脚打水,两手向身后斜向上划水,人便扎向水底,用手往荷梗根部泥里一插,抓住藕梢尾掐断,往后一拉,人也随后开始上浮,藕梢跟着人一起出水。这种地方的藕梢粗、长、嫩,因为水深泥肥。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抽到一捆十多斤藕梢,这不包括我们边抽边吃掉的部分。这么多家里肯定吃不了,多数拿到集市上换学费、书本费、油盐费。

3 湖边上和土埂上,在水面附近有一些小洞,里面藏着鳝鱼、螃蟹、蛇之类的生物,人们可拿钩去洞里钓鳝鱼。这种钩是自己用一尺多长的铁丝做成,在铁丝前端用锉刀锉成细尖形,折弯成钩。把蚯蚓穿套上钩,将钩伸入洞中,来回轻轻抽动,鳝鱼以为是蚯蚓爬进来了,蚯蚓自投罗网送来美食,鳝鱼便突然一口咬住往洞里拉,钓者感到有拉力便往外拉,钩挂住了鳝鱼,想吐掉也来不及,被迫直挺挺地被拉出洞口。鳝鱼头刚伸出一点点,钓者迅速用一手的中指抬起,用中指在上,食指和无名指在下形成一把拑,将鳝鱼头下紧紧拑住,拉出放入篮中。有的鳝鱼一条就有二尺多长,粗粗的黄花身体外一层粘呼呼、滑溜溜的透明润滑粘液,如果抓者技术不熟,用力不大还难以抓住它,搞不好它就从手中溜出落入水里逃掉。

村里有一位佐军伯,年轻的时候是钓鳝鱼的能手,每次去湖里和田边都会钓回一篓子鳝鱼,除了吃以外多数卖钱。有的餐馆买去做面汤,听说很鲜。有一次,佐军钓鱼时,凭感觉是有一条大鳝鱼上钩了。这个家伙所藏的洞口大,上钩后往里拉力很大,要费力气才能往外拉动,又要防止钩挂拉破鱼体抓不到,不能硬性拽,采取疲劳战术,拉一拉,松一松,有张有驰地拽。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总算是把它拉近洞口。他做好准备,把右手伸在洞口旁,只等它冒头就抓住。说时迟,那时快,它刚出洞口,他来不及反映,立即用手掐住往外拉,等到拉出时,他发现不是鳝鱼,而是一条一米多长的毒蛇,蛇迅速用身子缠住他的胳膊,口吐红信,两只眼睛凶狠地瞪着他。佐军伯知道,现在只能生死相拼了,万万不能松手,否则,蛇会咬他。这时胳膊被它越缠越紧,他赶紧掐住蛇往家跑,只到跑回村里,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蛇打死,佐军伯才松开已麻木的手,解开缠在胳膊上的蛇,只见几处有螺旋状的青紫色。后来,佐军伯的右胳膊受了伤似的,一直长得比左胳膊细多了。我就是看他四十多岁的人,两只胳膊长得一粗一细,极不对称,差距那么大,我好奇问父亲时,他才把这故事讲给我听。

 4 有时候,我们用长铁丝钩在水面坡口洞里钓螃蟹。有一种小河蟹喜欢蹲在小洞里,我们把钩伸进洞,来回捅,直把螃蟹搞烦了,它忍无可忍就报复,伸出它有劲的钳子,狠狠地夹住铁丝钩不放,让来犯者尝尝钳子的厉害。“还敢来捣乱不?夹死你!”这时我们顺势把钩拉出洞,螃蟹也被拖出来了,待它醒悟放开夹钳,已经身处篓中了。我们一群小朋友经常开展钓蟹比赛,看谁半天时间钓得最多。其实我们钓的蟹只是玩,并不是为了吃,有时候比赛结束了,我们又把小螃蟹倒入水中。谁吃那玩艺儿,都是甲壳,又只有一点点肉,而且吃起来还得从骨壳缝里找出一点肉,还不够填牙缝。后来我进城了,看到这些年人们请客时在餐桌上点一道每只几十元的螃蟹就是盛情的高档菜,才知道螃蟹的高贵身价。有一次吃到一道专门特点的小河蟹,大伙说味道真鲜,比那普通的蟹还要好吃,我才知道下里巴人丢掉不吃的东西是阳春白雪人的上等佳肴。其实,这样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下里巴人说下贱的狗肉不能上正席;黑鱼、黄姑鱼、鳝鱼是杂色鱼不待客;鱼头、鸡爪、鸭脚不吃,是砍下来丢掉的;一般人是把被称作下水的猪内脏和猪脚当不值钱的;荠菜等野菜是逃荒要饭吃的。如今它们都翻身正名了,而且都有了上等身价,不仅是上正席,而且还登大雅盛宴了。我这个下里巴人不懂得吃,不会吃,当年在乡下有得这些东西吃时不吃,我们说鸡爪是扒鸡粪的,可人家说是凤爪;我们说猪脚成天是踩猪屎的,脏死了,可人家说那是猪手。是手就干净了,怎么会用手扒屎呢。其实阳春白雪人也有糊涂到自欺欺人的时候。由于惯性使然,我进城了还是坚持下里巴人的习惯,不吃这些东西,同席的朋友们说我傻气,这么好吃营养丰富可以美容的东西不吃,可惜。这些人多半从未喂过猪,养过鸡,未见过猪圈和鸡笼里的臭气熏天和稀稀粑拉的优美场景,只看到洗得干干净净,做得香气扑鼻的凤爪和猪手的佳肴,眼不见为净,当然是特别好吃。不像我们下里巴人疑心重,喜欢与原始场景和熏人的那种气味联系,我用筷子夹起这些东西就触物生境,一想起那些环境,就觉得那些猪手和凤爪上还是有粪,好似有一股幽臭扑来,如果往嘴里去,肯定会立马翻胃。

5 湖里的浅水区生长有很多河蚌和大螺蛳,它们无论是觅食、爬行还是休息,都是在水里依泥而生,觅食和爬行在水底淤泥上进行,休息则是偎在泥里。春末,我们划船到湖里摸蚌和螺蛳。摸蚌有几种方式,一种是水温比较低一些时,人坐在船边,挽起衣袖,把胳膊伸进水里在坡边和湖底上摸,摸到后一个一个地放进船舱。这种方式受船限,活动范围小。另一种方式是在夏天水温高时,我们就直接下水摸。带一个大木盆,放入水中,人在水中一边摸蚌和螺蛳,一边推盆前进,摸到后放入盆中。有时候遇到深水区,还可以两手扶盆,人趴在水上两脚打水游过去。有时候为了方便,我们在盆上系一根绳子,另一头系在腰间,人在前面摸,盆子自动跟在后面接蚌。半天时间可以摸大半盆子螺蚌,拿回去剖开,可以收获一大罐肉。蚌肉和螺蛳肉与其它动物肉味道不同,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或炒或煨,都是一碗河鲜美味。

6 有时我们下湖时,大人交代:“回家时带几张荷叶回来。”我们知道,又要做发糕了。把荷叶洗干净,摊在蒸锅隔板上,再把发酵好的面粉或米粉原料倒在荷叶上擀平后,加盖蒸熟。揭开锅盖用刀划成菱形块。拿起一块,刀口切面有一个个指头大小的空洞,像蜂窝,发得好泡哦,荷叶的清香和弹性的发糕直往嘴里钻。

7 夏初,我们也经常用放牛鞭钓黑鱼。黑鱼也叫才鱼,浑身发黑,两头一样粗的圆柱形身体,它是食小鱼的鱼。在池塘里放养鱼苗,最怕的是有黑鱼,不然,就白白牺牲那些鱼苗。所以,我们那里在下鱼苗之前,都是先往池塘里撒生石灰,把黑鱼呛死,过几天后再放养鱼苗。黑鱼的母性很强,护子心甚,如果有人或动物侵扰捕食黑鱼仔,黑鱼爸妈必和来犯者拚命。我们有时放牛,在湖、塘、河的岸边看见有一群二三寸长的黑鱼分布在浅水面直径半米左右的水里悠闲自得地游动,它们的爸妈潜伏在鱼群下面跟着。这时,把放牛鞭绳头落入小黑鱼群中,上下点动侵扰,老黑鱼发现了便会猛冲上来,一口咬定鞭子绳头,“敢欺负我家的小孩!哼,咬死你,就是不放!”这时,我们顺势提起放牛鞭,一条一尺多长的黑鱼就拉出了水面,落入岸上,被我们生擒活捉了。


8夏天荷叶撑满了整个湖面,整个湖成了一望无边的绿色海洋,加上荷花的衬托,真是万绿丛中万点红。我每次下湖,都是划船去,船行在被荷叶包围的水道中,一股股荷叶的清香,钻进鼻孔,一朵朵荷花的色彩映入眼帘,一阵阵青蛙的歌声飘入耳朵,一个个莲蓬的点头迎接来宾,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的自由王国,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我们撑船都是船尾在前,船头在后,人站在船头用长篙往前撑船。把船划进荷叶丛中,和水面夹角的船底向荷叶压去,只听压下的荷杆在船底呼呼地划船底声,船行过去,被压下的荷叶和荷花又伸直腰杆,站立于水面,恢复了原状,封住了来路。船被荷叶和荷花360°包围着,好像船是从天上掉下来,落入荷叶荷花群中,又被荷叶和荷花托住,不由人联想到观音的莲花宝座。人一边撑船,一边用竹篙把船外梆边的莲蓬下的荷杆打断,莲蓬自动落入船舱。就这样一边撑船,一边打摘莲蓬。遍湖都长的是莲蓬,不可能都摘下,只能把船边大的摘了。等到把船撑了一圈,船舱里就堆满了莲蓬。停下船,脱掉衣服穿着短裤跳入水中,抽几把藕梢,就又多了一碗菜。再把船撑到湖边停下,休息片刻吃几个莲蓬。刚摘下的莲蓬,蒂把上还在流乳白色的浆,剥出的莲米脆甜脆甜的,特别好吃,放一段时间的莲蓬就远没有比这刚摘到手的那么好吃了。

从船上跳到湖岸上或藕台上,看到蒿草,就可以摘几个茭白,看到茨菇苗,就可以挖几窩茨菇果回去。离开水面,身上皮肤被太阳晒一会,就会到处起红疹,发痒,这是因为湖里有很多人放群鸭,大人们说被鸭子水泡了都会这样发痒,再加上在水里时,不时有蚂蟥和沙蜱(一种只有黄豆大小吸人血的水生物)吸粘在腿上吸血,这些被吸血点的皮肤里留有它们射入的毒素让人奇痒。双手在身上猛抓痒一会,还是不止痒,干脆撑船回家。

9夏季湖水里蚂蟥和沙蜱多,人下到湖水里经常被它们亲密接触,在皮肤上亲吻。蚂蟥和沙蜱先用尾部的吸盘紧贴在人的腿上,再用嘴往人的皮肤往里注射一种抗血液凝固剂,增加血液流动性,便可大口大口地吸血。一只蚂蟥吸饱以后肚子有鹌鹑蛋大,蚂蟥吸血时人没有疼的感觉,所以人是不知不觉献血。我有时候偶尔抬腿看看,才发现腿上有蚂蟥。用手是拉不下蚂蟥来的,一是它黄黄的、光光的身体外有一层滑滑溜溜的粘糊液,二是它的吸盘吸得很紧,硬拉要么拉不下来,要么下来时可能拉破了自己的皮肤。有一个办法就是抬起腿,把唾液吐入手掌,然后往蚂蟥身上拍打,几下就下来了。蚂蟥的生命力很强,把它碎成几段,它还是可以游动、爬动,听说还能生肌长好。所以我们抓到后,为了不让其再来吸血,也是报仇雪恨,用一根细棍从它的尾部屁股插入,再把蚂蟥翻穿,内部变成外部、外部变成内部,这样它才跑不掉,把细棍插在地上,晒两天,蚂蟥干了可以当蜡烛点灯。蚂蟥翻过来后,没有看见有什么内脏,好像身体就是长了个肉筒筒,不知道它吸人血后是怎么消化吸收。

沙蜱粘贴到皮肤上之后,马上就下一窝仔,不一会就在皮肤上沾满一群,这些沙蜱吸在腿上形成一片褐色群,它们群起而吸之,对它们也是只有拍打下来,我们都是岸上处理,因为它掉进水里就溜跑了。沙蜱太小,每个只有四分之一指甲壳大,我们处罚它的办法就是放在硬物上碾,碾成肉浆。有一个最好的处理蚂蟥和沙蜱的办法,用烟咀里面的一丁点烟油涂于它的身上,不一会就完蛋。可见尼古丁的毒性有多大。

10回家的水路要经过一片深水湖,因为水深没有长荷叶和蒿草,只有水面和鱼。在湖水面上,星星点点地有人驾船在“打敲网”。打敲网是一条船两个人配合,一人在船尾荡桨,另一人——多数是妻子——坐在船头下网。这种网一米来宽,很长很长,下在水里上浮下沉立在水中。船在湖里荡船一圈下网,形成直径几十米的圆网圈后,船头的人便拿起两根朩棍在船上敲击,船快速地在网圈内划,棍紧急地敲船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声音传入水中。待船快速荡一圈后,受惊吓的鱼儿们便在四处奔游逃命中钻挂在网上,迅速收网,不一会便收到一些鱼,而且都是半斤以上的鱼,小不点的鱼都从网孔中钻出去了,收完网,换一方水域,再来一圈又有收获。

11湖里有很多小鱼小虾、螺丝等,是鸭子的美食。沿途开阔湖上,不时有放鸭人赶着几百只一群的鸭子觅食,群鸭在水面一片儿摆开,就像千帆竞驶,又像草船借箭,有的鸭子高兴了,双蹼快踩水,身子立在水面,昂起头,放声高唱:嘎——嘎、嘎、嘎……,有的鸭子把头扎进水里,屁股朝天倒立,两蹼向后划水,嘴巴在水里扑食,有的则时不时钻进水里潜游一段,多数鸭子昂首挺胸,要紧不慢地随大众向前游。放鸭人像赵云立马横刀,站在长坂坡桥上那样,立船横篙,左右看着跟进,不时用篙头警告不集体行动试图离队的调皮鸭。

我们把放鸭人叫“鸭棚老板”,放鸭人都是傍湖搭棚而居。在湖边找一块开阔的平滩,在地上挖几个坑,栽上几根木棍,横绑上屋瓴,将竹席往顶上和周围扎好,一套简易的临时别墅就建好。在室外附近地上打一圈木桩,把两尺多宽的长长的围席依桩而围并固定好,一栋直径十几米的、供鸭子住的露天宾馆也建好了,就像一个没有房顶的蒙古包。

鸭子都是晚上生蛋,每天清早起来,将鸭子放出围席,就见地上鸭粪上铺满了一片白花花的鸭蛋。鸭棚老板捡几百个鸭蛋要装满两筐,拿进鸭棚放着,等再积攒几天多了一起卖掉。因为鸭子吃的是湖里水生物,所以它们生的蛋大,营养丰富,腌出来的咸鸭蛋煮熟后蛋黄外都是黄橙橙的油,吃时味道特别好。捡鸭蛋要早,趁鸭子还没有活动前捡蛋,大概是免得被鸭子把鸭蛋踩破和弄脏。我们那儿的人把事情很复杂用捡鸭蛋这件事来编了一句歇后语:鸭棚老板睡懒觉——不捡蛋(不简单。)

12 在湖里牛吃的草也多,在坡、坎、台上到处长的都是,有水芽草、飘草、绊根草、蒿草等,所以湖里也是放牛的好地方。我有时牵过牛,叫一声“低头”,牛便把头低下,我扒在牛颈,一只脚踩在牛角上,两手扶牛肩背,再叫一声“抬头”,牛就把头抬起,牛便把我送上了牛背,转身骑上,手里抖抖拴在牛鼻子上的牛绳,它知道这是出发启步的指示,便抬腿向田野、向湖里走去。

到了湖里,我们把牛绳往两只牛角上一挽,让它自由活动,自寻草吃,也解放了自己。我先挖几窝荸荠吃吃,再摘几个莲蓬吃。然后就到各个露出水面的藕台上找野鸡野鸭蛋,好的时候可以找到几窝,捡回十几、二十多个野鸡野鸭蛋,拿回家炒韭菜吃。

13 秋天,荷花开少了,新长莲蓬就少了,但是进入湖里想摘吃的还是有一些,因为没有人摘秋莲蓬去卖,秋莲蓬是卖不出去的。大人们说吃了秋莲蓬上火长疱和疖子,一般不让吃。我们才不管那一套,在湖中山高皇帝远,管不着,吃了再说。当时摘的莲蓬当场吃,特别好吃。早前长的莲蓬已经长老了,成为莲子。莲子可以收回保存,也可以卖给收购公司。有时候,我们约几个小伙伴划船到湖里去倒莲子。莲蓬老了,莲米也干缩成黑色,长成莲子,莲子在黑褐色莲蓬壳里可以活动,把莲蓬壳歪一歪,头朝下,莲子就倒出来了,所以我们把收莲子叫“倒莲子”。我们把船划到已经见老的黄荷叶林中,看到一个个装满了莲子的老枯莲蓬,把荷杆拉过,歪伸向船舱,莲蓬头朝下拍一拍,莲子倒入船舱了。只要在微黄色荷叶林里寻找老莲蓬,半天时间可以收一二十斤来莲子。

14秋天,菱角熟了,我们就摘菱角。湖里的菱角是野生品种,个儿不大,但是菱角米味道好,特别好吃,嫩的甜,老的粉。有一句“七零八落”成语,农民把它改成了“七菱八落”,这是对菱角采收时节最准确的总结:农历七月份菱角就熟了,可以采收了,如果不及时采收,到了八月,就自动脱离菱角苗,落入水里去了,为明年自动播种了。菱角的苗也是从水中淤泥里长出来,每一根软杆牵着碗口大小绿花一样的菱角苗叶盘,它由多片菱角叶在水面平铺组成,每一片叶子的柄上长一个比小指头还小的橄榄球形的泡泡,用以增加它们的浮力。菱角就长在叶盘下面。用手拿起叶盘翻转就看到一些菱角,有橙色的(老的),有墨绿色的,也有翠绿色的(嫩的)。嫩菱角的壳用指甲就可以剥开,菱角米白嫩嫩的,可以生吃,放进嘴里又甜又脆。我们把野菱角一袋一袋摘回,在锅里煮熟,然后用刀一个一个砍掉壳子,把菱角米晒干,收起来冬天吃。

15 秋天也是鸡头苞米(芡实苞在水里长着的时候,外形像鸡头,因此而得名)成熟的时候,我们也用船去收摘。鸡头苞米和它的叶子像贴在水面上的荷叶一样,但是它从杆到叶浑身上下都长有剌,收摘起来稍不小心就会剌手。所以我们都是先用镰刀割下“鸡头”,再用捞子捞入船舱。待船舱装满,把它们运回,放在一个水坑里堆烂几天,等到外包和毛刺都烂掉了,再拿出,剥出一粒粒滚珠似的带壳米,每粒米直径约8mm黑色壳圆球,洗净后放在锅中煮熟,用小锤敲破黑色的硬壳,鸡头米(芡实)就出来了,把剥出的米晒干,就成为正式产品了,这也大概是为什么市场上芡实卖几十元一斤的原因:加工太麻烦。我们小朋友每次在鸡头苞米刚运回时,都抢先拿几个未去刺的“鸡头”,捡一些干草和树枝,堆在一起用火点燃,把鸡头苞米丢入火堆中闷烧熟后拿出,每人拿几个揣入怀中,找个地方一粒一粒用砖头打碎鸡头苞米,去壳,剥出热米当点心吃。新鲜的米柔软有弹性,吃起来香香的,软软的,糯糯的,嚼起来有味有劲,很好吃。

16秋天也要摘一些完整的老荷叶回家,尤其是下一年打算办娶媳妇、嫁姑娘、添人口、祝寿辰等喜事的家里要摘更多,晒干后收迭好备用。把晒干的荷叶切成小片,可以当做茶叶用,荷叶茶清香,具有清火排毒作用。有时冬天要做发糕和米粑,把干荷叶沁水打湿展开,放在蒸笼隔板上当蒸笼隔布,蒸出的发糕和米粑别有风味。

 办喜事宴会时,赴宴的宾客按我们那里风俗习惯,实际上是因为比较穷,都要在吃完后带荤菜回家,如肉丸、鱼块、扣肉、藕夹等,这时候荷叶出马效劳。宴会结束时,主人家拿出大量干荷叶分发给来宾每人一张,客人们接过荷叶,把菜装入,在把荷叶四周收拢,便喜滋滋地带回家,给家里没有来参加宴会的人吃。我小时候只要听说大人们去赴宴了,就站在自家大门口翘首相盼,不等他们进门,就急忙打开荷叶抓上两块放进嘴里。要知道,这些东西平常吃不到,只有过年才吃到。


17到了冬天,湖里的荷叶和野草都枯萎了,整个湖面除了水,就是这些站在藕台上和水里的枯杆枯叶野草,枯荷叶挂在枯荷杆上,低着头看着水面,一阵阵北风吹来,荷叶撞荷叶发出轻微的哗哗声,干芦苇杆弯腰顶风发出呜呜声,野鸭成群落在湖面寻找食物。冬天里湖水也浅了,老天爷大概是为了让人们方便挖藕和戽鱼。冬天北风呼呼,气温又抵,到湖里的人少多了,只有挖藕的、戽鱼的、割草的、挖荸荠的和极少数捕野鸭的人在湖里收宝。

在湖里挖藕,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因为每年挖藕,不要的小藕枝落在挖出的藕坑里被土埋下,成为下一年的藕种,所以藕越长越深。我小时候跟随父亲挖藕时,看到已经要挖快2米深的泥坑才能见到藕。坑深了又渗水,还要防止淤泥坑壁滑坡,所以一天也就只能挖两三个坑,捡23——30斤左右藕。我知道邻村有一个小伙子挖藕滑坡被埋而死,家里人哭着用门板去湖里把他抬回。因为藕在地下埋得深,挖坑土方量大,所以选准开挖的位置很重要,不然挖下去可能藕少,甚至是空洞,里面没有藕。找开挖的位置是一项技术,凭经验和枯荷杆的外观及朝长向,用眼睛可以判断地下2米深有没有藕,多不多,藕的走向,看准了挖下去直捣藕窝,土方少,费力少。(关于挖藕过程见本系列第二十七集《寒冬挖藕》,戽鱼情况见第二集《戽鱼》)


18 冬天,野鸭子可藏的地方少了,在湖里,成群的野鸭子在藕台上觅食时,暴露在人们的视野里。这是捕野鸭子的好季节。捕鸭者先装好土铳,这种似炮的铳膛里填充炸药和铁弹子。把铳架在船上,划船到湖里,找到野鸭聚集地,然后人猫腰匍伏在船舱,用小桨轻轻地悄悄地划船,慢慢靠近野鸭群。达到土铳射程之后,点燃引信,铳炮火药喷出成扇形区把铁弹子散射出去。我们在湖里挖藕时,听到铳响,抬头望去,看到远处一批野鸭应声中弹,当场打死的少,受伤的多,飞不起来了,嘎嘎乱叫,扑打着受伤的翅膀在那里扑腾。没有受伤的野鸭在惊恐中随着铳的余音尖叫着紧急起飞。放铳人操起浆,跳下船,飞奔向前追打受伤后无法起飞的野鸭,啪、啪……一浆拍死一只,看看周围无动静了,回头拿着袋子打扫战场,收拾被打死的野鸭,嗬,一铳可以收回一袋野鸭。

捕鸭人把野鸭拿回家中,拔去野鸭身上的羽毛和绒毛,把鸭肉拿到集市上卖。那时,人们还不在意把有限的鸭毛鸭绒拿来做商品羽绒衣,只是听我妈说捕鸭人用鸭绒做成被子既轻又保暖。大多数鸭毛绒被当垃圾丢掉,但是捕鸭人把鸭羽收集起来,穿上铁丝,安上手柄,做成鸭毛扇夏天出售。据说鸭毛扇风柔和,不易吹病人,适于给小孩子扇风解凉。我妈每隔两年夏天总是在捕鸭人家买鸭毛扇给我们扇风。

                            (201602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288-957257.html

上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65)
下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68)
收藏 IP: 27.18.31.*| 热度|

3 胡文政 董焱章 翟自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