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四0 我的舅舅
我的舅舅出身贫寒,青少年时吃了不少苦,他还只有两三岁时,我的外公就牺牲了。为躲过被铲草除根,我的小脚外婆带着我舅舅和比舅舅大点的六岁姐姐在湖荡逃命,母子女靠挖野菜和捡拾人家收获后地里的弃薯根,萝卜根等度日。他们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没有机会进学堂门。我舅舅非常聪明,他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凭着舅舅的刻苦勤奋精神和苦难给他练成的优秀品质,他自学会了识字和技术,慢慢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最后官至局级。后来能看文件,写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舅舅为人本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说话和蔼、处事细腻、严于待己、宽于待人。舅舅对子女关怀备至,关爱有加,他对我也特别爱护和关心,他非常喜欢我,给了我一生中多个第一次,令我永不忘怀。
一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每逢节假日,就喜欢到舅舅那里去住几天,在他那里可见到政府办公室大场面,我在舅舅那里第一次吃到机关食堂的美味,第一次听他讲工作的处事之法,为人之道,我在他那里学到很多在家和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在我眼里,舅舅是我们亲属中最有知识,最有能力,最亲切的人。
二
在我十岁的时候,过生日那天,舅舅骑着自行车从很远的地方给我送来生日礼物—— 一双回力白球鞋。我第一次见到和穿上漂亮的洋鞋,原以为鞋子都是家里大人做的,想不到还有卖的,而且这么漂亮舒适的鞋。我把鞋拿在手里,一股浓浓的橡胶味扑入我的鼻子,好清新香溢。至今每当我在商场看到货架上的球鞋,立马想起舅舅,每当我想到球鞋,那股浓重的橡胶味就仿佛出现在鼻息中,那是舅舅对我的一股浓浓的深情。
三
我从小到大直到读初中时,穿的衣服和鞋都像从南泥湾来的,全是自力更生的自家产物,衣是妈用她自己织的土布缝的,连织布前纺线和棉花都是自产的。那一身土气让人也很温暖,要是现在反而还洋气呢。大约是我读初中三年级时,舅舅出差到河南长葛县,回来时给我买了一斤多枣红色羊毛线,专程送到我家,这种稀罕的贵重物,我们是第一次见。那之前,我们都是用自家纺的棉纱,多股合成粗线,再编织成“毛衣”,从未穿过真正的毛衣。经过我快十岁的妹妹精心编织,我第一次穿上舅舅给我的毛衣,那种打心眼里的高兴、感激之情随着毛衣紧贴于心。那件毛衣陪着我读完高中,妹妹拆了又重编,复新的毛衣又跟随我读完大学。每当我穿上这件毛衣,就像舅舅陪伴在我身旁,从身上暖到心上。
四
我初中毕业时,考上了县城的一中读高中,那时全县只有四所中学,其中只有二所办高中班,每个学校每年招收两个班的高中生,一个学校一年共计招60多人,也就是说全县一年只招四个高中班,120多学生,所以我们那里方圆近十里地包括我只有两个高中生。那时正好我舅舅也在县城工作。他十三、四岁时,就在本地集镇上一家亲戚办的作坊当学徒,主要是打罗柜,好像就是磨筛面粉,然后做饼类食品卖。解放后,他参加了工作,一直在粮棉油系统。他从职员做起,后来升股长、组长、站长、经理、科长,最后调到县里当上粮食局长,负责粮棉油统购统销工作。
我读高中时和初中一样,也是住读生。这期间舅舅经常在下班后,抽空去看我。他知道我十多岁离家住校的感受和心情,所以每次他来,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舒心,有时候他离开我的时候,悄悄地塞给我两元钱,说给我作为生活补贴,并叮嘱我不要让舅妈知道。那时候的两元钱可不少了,可以买100个鸡蛋,或吃20碗三鲜米粉,或理40次髪,或看20场电影。我们那时住校的全月伙食费8元,一日三餐,中晚餐还有几片肉在菜里。再说他那时的工资也是一月几十元,他家里三代六口人要养活,除了舅妈,都是老的老,小的小。就是这种情况,舅舅还是想法接济我,他知道我们乡下没有钱,父母每天在生产队出工只有10多分,10分算一个工,年度结算分配一个工就6—8分钱,扣除分配粮食、柴草等物资钱,所剩无几,好的年成可以分到二三十元钱,还有些户是超支户呢。
舅舅给我钱,使我在交学费、书本费和伙食费之后,第一次手上有余钱。以往,我常到县城书店里去看看,里面有那么多好书,只能翻翻、看看,没有钱买,只好放下,念念不舍地空手离开。这次,我跑到书店,买了一本几毛一本的俄语词典,因为我俄语成绩很好,老师经常表扬我,我想学得更好。平常都是自己把学过的俄语单词编成字典(至今我还保存着),舅舅让我有条件第一次买了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