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活动”与《元系统》的认知
现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在现代科学体系的世界医学范围内,还是一门独特的非主流医学。因为它的科学认知方式、逻辑思维状态仍处在“阴阳五行”的原始自然哲学的认知状态,远没有跟上现代各门自然科学发展的高度。但它望、闻、问、切整体功能方面的观察与研究方法,和阴阳、五行对整体生命功能概念的认知,在整体相互作用中机能(动能、位能、势能)的动态变化,其逻辑思维状态还是客观存在的。
钱学森前辈认为:中医基础理论应属于原始自然哲学的系统。这就急需我们利用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反复交叉思维,积极认知,在对生命科学客观的探索过程中,大胆的进行思维和理论创新,以求中医药学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现在,中医学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明显的两条道路。
一条是在继承原来的框架中,进行改良的道路。它的发展方向,仅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框架内孤芳自赏,不断进行改良(它的理论基础不会脱离原始自然哲学系统)。但终归不会走出阴阳五行这个原始哲辩的怪圈。这条道路也不要拒绝,它终归在继承、延续和慢步发展的医学临床中,还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应该承认,中医现在仍是一个较完整的独特体系(自然哲学——文化逻辑学),在临床上还是有其独特的整体视角和独特的临床疗效。
一条是彻底的革命道路,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用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知识,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内涵,相互交叉,彻底揭示中医(自然哲学)内涵的抽象描述,并对人体生命活动及临床辨证的模糊概念,彻底的从原始朦胧的自然哲学认知状态的语言描述,提到对于机体自已产生、自已发展、自已控制、自已调节和自已灭亡的自动控制机制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自然科学的高度上来。以使我们伟大的东方医学,与现代各门自然科学同步发展。
系统,就是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综合体。系统整体中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都是按等级和层次进行的,都是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
系统的发展,一般是从较低的有序状态走向较高的有序状态 (反之亦然) 的定向变化。人类的科学知识,按有序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三类:
关于事物的直接知识、系统知识、元系统知识。
关于事物的直接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必然发展成系统知识。
各门学科的知识,大都属于系统知识。
元系统知识,服从各种规律的各类系统的组合和相互作用等等,它揭示了客体的一切现实形态和相互作用,是知识最高级的形式。这个阶断,从过去研究客体的统计方法过渡到动态的,发展的研究客体,知识上达到了理论上具体化的最高阶段。(沈泰昌: 《系统工程》上册 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1984年13页。)
因整体各局部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属性,一无影,二无踪,特现代医学对“动态平衡”现象,也知道这个生物现象的存在,但却容易忽略不计。这就失去了其对“整体观”生命“活性”的认知。这可是生命的“灵魂”。失去了这些“活”的灵魂,“机械论”的现象认知随即就产生了。
整体的、动态平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阴平阳秘、阴阳相对、阴阳离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五行生克制化等等,这些生理、病理的现象描述,在整体的“生命活动”中,还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对这些“生命现象”的属性描述,为什么不能在现代自然科学的统一框架中,思维、研究、探讨的进一步扩展认知呢?!!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自然哲学概念,是一个整体的宏观认知。(仅注重微观的各局部物质结构,而不重视整体各局部间的相互作用,就没有整体观而言了)。要想其现代化发展,就必须从现代自然科学宏观整体的认知角度,去逐步解析和认知中医基础理论,并逐步使其基础理论现代化。
宏观生物力能学动态模式,就是这个交叉科学新时代的产物,按系统科学的分类,宏观生物力能学动态模式属于自然系统。按系统科学的知识层次,它既不属于事物的直接知识,也不属于独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它是现代生物学多门繁杂的基础学科、中医学科,以及现代生物物理学、热力学、力学与量子力学等,在现代自然科学系列思想认知的框架内,按系统的研究方法,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分析中,多种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组合,而接近元系统知识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的尝试。它不是从静的方面,而是从整体的、相对的、动态的、发展进化的方面去研究客体的。
如果整体各孤立部分之间离开了“相互作用”,它就没有了生命的“活”性,既没有了“整体的生命”。宏观生物力能学动态模式,就是重点描述整体各孤立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关联与相互制约的(这些各局部数据,亟需现代立体的、动态的、进行整体的补偿与填充)。
如果没有这些“相互作用”,“阴阳离决”既意味着死亡;如果没有这些“相互作用”,就没有了生命“活”的动力。
因此,这是一门宏观的、很有“整体价值”而特别深刻广泛的“生命科学”的研究课题。现在,这门课题还在“萌芽”之期。
宏观生物力能学动态模式基本概念,是站在客观世界的立场上,对于生命机体的认识,打破了有机世界与无机世界的界限,而发现的一个生物科学的运动观。
生物力能学动态模式概念的突破,将是在生物功能概念方面的突破,也是现代中医生理学、整体医学建立方面的突破。虽然现在属于探索性尝试, 但是在不远的将来, 它将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当前,生物学中很多功能、机能以至生命现象的实质都未得到最后结论。而且很多生物学“谜”仍未被现代科学所揭示。因此,在实验医学对生物机体物质及功能规律的不断揭示中,同步开展理论思维,而使人对生物生命实质的认识客观化。所以,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思维,把大量的生命现象──感性认识,提到客观的描述水平上来,使其功能客观化,这就是科学的一大进步。
如:两个肾脏去其一,剩下的一个会自动增生,其功能也会增长近一倍,整体功能适应后其增生与增长,既停止了。究其客观原因???
一. 是生命机体自身的“代偿性机能”???(现代生理学观点,这仅应属于“现象描述”)。
二. 是生命机体自身的“整体性位能(势能)”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整体性不平衡势能趋向新的平衡的自然现象?(相生、相克;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细细思量,究竟哪一个是真正的客观描述???
对这个简单“生物现象”的思维认知,我们为什么不去进一步探讨其客观动态呢?!!
现代医学生理学认为: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在物质代谢所伴生的能量转换过程中, 极其协调统一的进行着生命活动。这是因为体内有调节自控系统、即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系统。代偿机能、免疫机能、促进与抑制功能、调节机能、再生增生机能、神经机能、消化机能、循环机能、分泌机能、生殖机能等各系统、各局部的各自功能以及适应进化机制等复杂的功能与机能概念。
(1).在生理学方面:
①、生物机体内“促进与抑制”功能的实质动力是什么?
(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机制的自然客观因素实质是什么?)
②、机体的“代偿性机制”、“修复机制”、“免疫机制”、 “调节控制机能”“再生与增生机能”等各自在客体中自动化的共性, 与发挥这些功能的客观动力、原因和规律是什么?
③ 、整个机体以及结构的各层次中所发生的各种生理机能, 其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自然和必然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神经机能、消化机能、循环机能、分泌机能、呼吸机能、 生殖机能等所各自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2) 、在遗传学方面:
①、生物个体“自己产生、自己发展、自己控制、 自己调节和自己灭亡”的客观规律, 基础物质结构在这一系列变化过程中, 最基本的自然因素和控制因素是什么?
②、按照生物个体“生、长、壮、老、亡”程序“堆积”的过程, 生物形态遗传变异与进化机制, 细胞遗传基因 (信息、密码) 是在什么客观因素的促进与制约下进行的?
还有,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会自动产生很多趋向动态平衡的生理现象,如:
循环系统——血压平衡、血糖平衡、营养平衡、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氧与二氧化碳机能交换的动态平衡、气体的代谢平衡等。
内分泌系统——各类激素的分泌功能平衡(失衡既现病态);免疫机能的动态平衡等。
整体生理状态过程中,各部分(各系统、局部对整体而言)功能的平衡、新陈代谢的平衡(失衡既为病态)等等。
那么, 这些极其协调统一的整体和各部机能,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是如何进行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这些现象是发现了,究其客观“自动”的自然根源是什么?至今未有圆满结论。
以上这些“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还都应属于“现象描述”阶段。客观的自动性,还都是“生物学谜”。亟需进一步思维、认知和研究探讨。
从科学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生物力能学动态模式概念的科学验证──证实或证伪,都会使生物学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一个大的飞跃。关于中医现代生理学的建立,将是生物学的一大发展。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知识浩海的汇合,犹如一个浩大的工程,古老的哲学概念将大放异彩,很多现代生物“功能”的概念,也将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变革。这是科学历史的必然。它的前途是光明的、任务是艰巨的、工作是浩大的,前途将是辉煌的。
敬请指导!
谢谢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