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医学界的科学认知短板
从医学导论的角度看,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方面,无论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其各学科的发展过程都很不平衡,都存在很多的短板。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从“水桶效应”的角度看“短板”,中医的发展是最短的短板,这是十分显而易见的。百年来,中、西医在基础理论方面,一直在激烈的“碰撞”,但中医始终未能冲破“阴阳、五行”的原始哲辨,其基础理论更几乎是一直在原地徘徊。
可是,中医学在师承制度的临床中,却屡现奇迹,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其建立的“奇功伟绩”是现代医学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奇迹”在现代理论的认知方面,无法理解却陷入“迷茫”。中医这种师承的“私塾”教育制度,对生命活动的生理、病理与诊疗方法,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认知高度,不但严重影响了中医院校的教材与教育质量,而严重的影响了中医的传承与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的同步发展。
中医学,是一个公认的整体医学,它的整体“辨证”是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功能角度,解析和认知的一个整体功能医学,它对整体的“阴阳消长平衡”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即相互作用的属性认知,却是它的独特视角。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历史条件和望、闻、问、切的研究方法所限,不可能对机体物质结构形态,进行精确认知。因此,中医是一个整体能量代谢的宏观医学。而对人体物质结构的认知,却是一个“混沌” 的抽象架构。
中医生理学的建立和现代化发展,实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窘境。
中医专业人士不懂“生物力能学”,现代医学临床医师不大考虑中医的“混沌理论”---------。总之,各学科之间的基础理论,严重缺乏在相互交叉上的认知。“交叉科学”应是打开这一窘境的“金钥匙”。
现代医学却在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迅猛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的这块“短板”,什么时候才能补上?这个问题等是等不来的!这应是我们生物界、医学界广大科技工作者,急需考虑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人民的福祉,这个工作可能是迟早都要进行的。
中医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其“生命属性”整体的认知角度。 单凭“望、闻、问、切”四种观察和研究的手段,是不可能详细认知生命活动的物质结构形态的。其只能直接通过感觉和思维,而判断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疾病状态。这种临床病理的变化,确是生命活动过程的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能位级别变化。中医的研究(认知)方向是“整体的能量观”,是宏观的角度。所以,现在只能从生物力能学的宏观角度确定方向,并促使中医现代生理学的建立而找到切实的“突破口”。
只有中医现代生理学的建立,中医学才能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如果中医连现代的生理都没搞清楚,何谈统一的新医学。中医确有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它们都是通过其研究方法——望闻问切和“阴阳五行”的原始哲辩来思维和认知的。其正常生理与病理的语言描述,也都是束缚在“阴阳五行”原始哲辩的思想框架中。中医始终没能冲出这个原始框架。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至今还不能与时俱进,一直未能融入现代各门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的轨道。所以,试创“中医现代生理学”这是个重大课题,急需基础理论上的突破。
而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却是解剖、生化以及微观、微观、再微观的研究方向。这两种医学对生命活动认知的“切入点”是完全不同的。
随着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与中医现代生理学的建立,现代医学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短板”(部分机械论观点、未知的“生物学谜”),也都会随之而“触动”。
此课题属于基础理论方面的探讨,根本没有经济效益,只有付出!这不是“急功近利”的项目,没人感兴趣。前瞻性课题只有勇气、胆量和责任担当!才能勇敢前行。
这个课题的前瞻性很强,在世界医学范围内还是个空白。盼望我们“互联网+”的同行们,能够有一个勇敢的担当,勇创辉煌。将这个“交叉”的基础理论新课题,推波助澜,使其尽快融入正道而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
一个前瞻性课题产生后,被社会公认的最大困难,首先就是:很难被常人的“惯性思维”所理解。世界科技界的先驱们也大都有如此经历,甚至有的都丢了性命(伽利略),大都历经数年之久才会被逐渐承认。现代科技发展如此迅猛,如果还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就有点太可惜了。
这就是本人对现在医学界各学科发展中“短板”的粗浅认知。也是对当前生物、生命基础理论方面探讨的一点方向、方法与思路。
敬请指导
2008年12月20日——2021年08月10日(22年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1 0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