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930年前,苏公在黄州城外的赤壁矶写下了如此激情澎湃、亢奋人心的词句,从此我就对大海有了一份期盼,虽然这首词写得只是长江。在上大学期间,有幸去了大连,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大海,碧蓝如洗、波涛汹涌,带走了哀愁、留下了惬意,体会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在海洋世界里,有数不清的千奇百怪的生物,海底地形也是凹凸不平,错落有致。这神秘的大海向来就是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的世界,他们是这片领域里绝对的“霸主”。二战期间,harry Hammond Hess作为海军的一员,通过声纳技术,最终提出了海底扩张理论,Hess也成为随后风靡世界“板块构造”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从此海洋里有了地质的天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底锰结核和富含硫化物“黑烟囱”的发现,则标志着经济地质学家也将“触须”深入了这一广阔天地,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位研究海底热液的“大牛”-Mark D.Hannington
黑烟囱与锰结核(照片来自网络)
Hannington的本科阶段是在历史悠久,极富盛名的皇后大学度过的,随后到了多伦多大学,师从Steve Scott,攻读M.Sc.与Ph.D.,在此期间有幸与Ed Spooner、Greg Anderson、Tony Naldrett这些在当时首屈一指的经济地质学家一起工作。在那里,Steve Scott专门组建了一个小组,将形成于海底的热液硫化物作为天然实验基地,研究、探讨、理解VMS这种原形成于海底,现在可能位于陆地上的矿床类型,Hannington就是其中的一员。Hannington做事非常主动,写作能力也很突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知道怎样去做这些事情,同时也能很好地处理手边的事情。
Hannington博士快毕业时,Steve Scott想让他留在大学当一名助理教授,但是Hannington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去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在那个时候想在GSC谋得一份差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恰逢招工的“冰冻期”,最后还是GSC的首席科学家Jim Franklin慧眼识珠,知道Hannington正是GSC所需要的人,说服领导,才使Hannington最终得偿所愿,这对于GSC来说已经破了例,而当时Hannington已经准备去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去当老师了。要不是袁和平、吴思远当年选中了成龙饰演《蛇形刁手》中的主角,相信我们的成龙大哥也要去澳大利亚当厨师了。
Hannington在GSC工作了15年,2005年去了渥太华大学。无论在那里,Hannington这颗珍珠都发出灿烂的光芒。他工作非常勤奋,成绩也斐然。他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研究现代和古代VMS矿床的顶尖学者之一,他把古代形成的矿床与现代海底的热液系统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主要聚焦于火山作用、矿床成因、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含量等,不断对VMS矿床的起因与分布观点进行修改完善。他参加了28个遍布世界各地有关海洋矿床探索的研究团队,他是其中10个的首席合作科学家。他的工作与工业密切相连,这些公司为他提供雄厚的资金,研究VMS主要分布区的热液饰变模式,在上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在遭受了后期区域变质作用的地区区分古地热异常区。他早期的研究解释了Au如何在海底硫化物形成过程中进行富集,例如在研究大西洋洋中脊上的TAG热田时,他提出了“二次循环模式”,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富Au的VMS矿床。由他所领导的产于加拿大的超大型VMS矿床-Kidd Creek项目出版了为世人广泛认可、高度赞扬的SEG专题论文。针对前寒武纪地区的CAMIRO项目则提出了许多VMS矿床形成过程和蚀变信息的新的见解、定量性的方法。他一共出版了150多部著作,包括学术论文、绘制的图件、评论以及报道等,其中100多篇论文发表于30种不同的期刊与书籍。在2005年《Economic Geology 100th Anniversary Volume》这部重达10斤的著作中也有他主笔的《Sea-floor tectonics and submarine hydrothermal systems》经典文献问世。
TAG硫化物矿床形成示意图(hannington,1996)
2008年Hannington获得了SEG颁发的象征中年最高荣誉的Silver Medal,在获奖感言中,他谦虚地说道,正是因为有了像Steve Scott、Peter Herzig、Jim Franklin、Ian Jonasson、Randy Koski、Cornel de Ronde等先辈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海洋地质这门科学跃然于EG的页码编排中,才使得海底火山、黑烟囱从从海洋学家、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领域脱离出来,成为经济地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底发现的沉淀金属的热液以及它们与化能合成生命(chemosynthetic life)的联系是20世界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他在其中只是起了微不足道的作用,曾经先后在北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南极、冰岛、新西兰、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处工作。
在黑烟囱发现之前的20年间,经济地质学家多把海底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归结为板块构造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海底热液喷口形成金属矿床的概念在许多经济地质学家头脑中由来已久。在1960s早期,EG上刊登了一篇由J.L.Mero撰写的有关锰结核的文章,是海底矿产资源方面一篇颇有影响的早期文献,Mero估计了太平洋中锰结核的大抵含量,此后不久,许多勘探公司对之表现了莫大的热情。1970s后期,G.R.Health在“锰结核热”的高峰期撰写了一篇有关锰结核海底勘探的评论,此文后来也发表于《Economic Geology 75th Anniversary Volume》,文中介绍了海底黑烟囱的有关情况。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海底环境矿床形成的有关理论被建立了起来,Jim Franklin、Don Sangster和John Lydon在“75th Anniversary Volume”对各种模式所做的评论如今看来还是一种经典。
黑烟囱发现以后,海洋学家和海洋生物学家意识到他们需要有经验的经济地质学家告诉他们在海底热液喷口到底发生着什么的故事,于是他们开始雇用像Steve Scott、Jim Franklin这样的人物和他们一起进行研究。他们很快发现经济地质学家有一种技术是他们不具备的,那就是知道如何绘制地图,并得出结论“只要和经济地质学家一起潜水,你就不会迷失”,从此以后,没有经济地质学家陪伴,就很少有人愿意去到海底探索。经济地质深深影响了海洋地质的发展,海底勘探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在海洋中工作以及绘制海底地图的经历强烈地改变着许多研究板块构造与矿床,特别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之间联系的经济地质学家的观点,也决定了Hannington在Kidd Creek以及在Abitibi绿岩带上的Noranda Camp成矿区的工作思路。
hannington(照片来自渥太华大学网站) EG诞生于1905年,是北美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可是你知道在EG100多年的历程中,一共有几位主编吗?我相信答案超乎你的想象,至今为止,也就只有6位,前面我们介绍的Meinert,也就是现在EG的主编是最新的一个,他的前任就是Hannington。在Hannington2001-2008年担任主编期间,对EG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他卸任之时,SEG出版委员会主席Stuart F.Simmons毫不保留地将溢美之词送给了这位前任。 “Mark Hannington在8年里不知疲倦地工作,我们感谢他的不懈努力,他很乐意为SEG工作,并且充当重要角色。在提交论文稿件日暮西山和有关矿床研究成果不断下滑危难之时,他却逆流而上,难能可贵地提高了杂志的声誉与质量,虽然这种趋势对这本杂志的大部分读者来说难以明显察觉。” “在此期间,这本杂志有几项创新颇引人注目:1、每期封面都出现了一幅彩色的地质图,强调野外关系和地质填图在矿床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性;2、出版了系列地质图件;3、制作了可以免费浏览摘要的杂志网站;4、在2005年出版了《Economic Geology 100th Anniversary Volume》;5、创建了年度最佳杂志论文的Skinner Award。” 虽无惊涛骇浪,却雨无声处,惊雷阵阵,暮然回首,发现这美丽的画卷是一针一线精细绘制而成。孜孜不倦地努力,严谨的学术态度,严格的规范标准,才产生了这丰硕的科学成果,这让人爱不释手的EG杂志。 资料主要来自EG,完成于老家河北吴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7 0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