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出有味道的科学论文
曾荣昌
所谓味道是指鼻、舌等味觉器官所能体会到的滋味。色彩、色调也应当成为其中的内容。所谓美食,强度色、香、味俱全。狭义上的味道是指气味以及酸、甜、苦、辣和咸味等味觉。如果炒菜不加油、盐、酱、醋,则食之无味。如果离开了味精,恐怕太下再无厨师。电视节目《味道》则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美食文化类系列节目。广义上,味道包括抽象的情味、意味和品味。由黄国伦作曲,姚谦作词,屠颖编曲,辛晓琪演唱的歌曲《味道》,则包括“身上的味道、淡淡烟草味道和被爱的味道”。因此,味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或人生的追求。
如果城市建筑没有勾心斗角,曲直之分,则城市没有特质、出现同质化。青岛、哈尔滨之所以受游人青睐,就在城市建筑体现出的异国(主要为德式、俄式)情调。苏州园林的味道在于其漏窗所体现出的一步一景和胶片感。
麻雀组成的五线谱
人也是有味道的,即人品、修养、品味。有的人有味道,在于讲话口若悬河,或声音悦耳动听,或唱歌余音绕梁。女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或者说,女人的美丽不在其外表,而是其内在气质和女人味。
鹦鹉绚丽的色彩
自古文章和艺术也是有味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神来之笔,妙笔生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实,唐诗的味道在于其质朴、内涵与韵律,由此而朗朗上口。京剧之所以成为国粹,就在其有板有眼,京味十足。
如果文章平淡无奇,没有高潮起伏,则读之无味。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曹雪芹一生只为一部红楼梦,到死也没有完成。红楼梦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人生百态,应有尽有,百读不厌。金庸的武打小说故事跌宕起伏,津津有味,人物个性鲜明,在于其手法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成为一个武侠小说时代的标记。
如何写出一篇有味道的科学论文,让审稿人一睹为快,让读者记忆犹新。这是需要高手内功的,不是出道新手可以为之的。
本人不少文章写成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年才发表。这是本人对于论文品质和品味的追求。一般地,精品文章的练成,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凝练科学思想,提出科学问题和假设(highlight)。
论文如果没有科学思想,等于人没有灵魂。基于大量文献阅读、长期积累和深度思考,构建新的知识架构和体系,提出科学问题或假设,增加了研究的系统性、产生故事悬念和人的好奇感。如果论文仅是数据堆砌,只能算是实验报告,没有分析和比较,没有理论探讨,不能给人以启迪,无法实现交流的目的。反之,通过独特的视觉和观察,提出不同的见解,开启一扇智慧之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以时间为轴,中间过程演化不可忽视。
研究工作不仅有始,也有终,还有中间过程。可以说,科研工作具有历史性,应当可追溯。好的综述论文都会追溯研究工作发展脉络,以便于承前启后。任何活动都是以时间为轴,中间过程表达很重要。爬泰山,如果只登顶,不看路上风景,其味道损失过半。有时,半路上的风景或许更有味道。
金属凝固过程,凝固速度不同,获得的组织结构不同。非晶态就是金属快速凝固过程的中间态或者亚稳态。镁合金的腐蚀研究应当涉及电位-时间曲线、析氢腐蚀速率-时间曲线和交流阻抗谱。金属疲劳研究中涉及载荷谱。
通过时间轴获取和分析数据,研究空间从低维(零、一、二、三维)上升到四维;数据从点状、线条、平面变成立体状;过程的拐点、转折点和交叉点跃然纸上,增加了数据的丰富度、曲线立体感和文章故事感。
三、艺术手法的运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基于科学原理的理解,驾轻就熟地进行语言写作;良好的语言功底、驾驭语言的能力,适当的修辞手法,可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常见生手的文章,重复性、单调性的语言与结构,产生令人反胃的效果。而排比、对称、对比和逻辑上的递进则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层次感。
基于美学原理的绘图和手法,用艺术来诠释科学理论的进展,从而产生美感和愉悦感。不懂艺术的人,难以成为科学大家。艺术产生灵感,科学需要灵感。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加快科学思想的传播。
四、数据的提炼、表达、关联、比较、评价与预测。
利用现代计算机(绘图软件)和表征技术,尽可能提取科学数据;恰当选择数学模型和表达方式(如表格还是图),体现科学的严谨性;数据之间应当建立逻辑性关联;与前人工作的比较,从而做出应用前景评价与预测,以体现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