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pensesame 周锋,研究员

博文

我在海洋二所十五年 【第二海洋研究所建所50周年】 精选

已有 14468 次阅读 2017-6-18 09:41 |个人分类:个人心得|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考研, 海洋, 研究所, 杭州, 大洋

我在二所十五年


 从2000年进入二所读研究生,到2003年留在二所工作,在二所已经生活和工作了15年。15年约为二所50年历程的四分之一,但是岁月一样悠悠,让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

思乡

如果说本科报考海洋学专业是一次偶然取舍,那么来到二所读物理海洋学硕士研究生就是一个主动选择。1996年报考的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系是我的第二志愿,因为咨询了初中班主任老师的意见,听了他一句“海洋是会有希望的”就把志愿书确定下来了,没想到最终竟真在齐鲁大地上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涯。然而,来到海洋二所,我却是做了一番思考。选择保送单位的时候心情从填报高考志愿时的“天高任鸟飞”、快快远离父母的管束,变成了“父母在,不远游”。在毕业之前,我利用选修的互联网课程和海大早期的邮箱系统,以及后来海大专门为海洋系基地班建立的全校第一个院系网络中心的优势,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搜索工具和邮箱系统。1999年时的互联网上信息有限,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二所苏纪兰院士的一些资料。既有思乡之情,也是仰名师风范。就这样,几次和苏院士邮件联系之后,我就选择了二所。那一年的研究生中,我是为数不多的自愿新丁。这一来就拉开了我二所15年生活和工作的序幕。

彷徨

来到二所,有件事曾经严重动摇了我对当初选择二所与选择海洋的合理性的信心。如今回过头再看,其实也是一种磨砺。磨砺之后,也能享受宁静的快乐和淡淡的成就感。

这事情就是出海特辛苦。二所的研究生,主要是男生,免不了两个经历,一是到杭大自习;二是出海。前者自有一种享受,后者却堪比炼狱。正式出海之前,我曾经在海大上过东方红2号。在青岛前海实习,船体轻摇时虽有不适,但是也能承受的住。相比那位受不了晕船、中途逃亡的同学,觉得自己应该还能适应海上的辛苦(后来才知道,除了晕船的身体苦之外,海上还有一种心苦,字没写错,就是心里苦。那就是仪器故障,一船人都指望着你的仪器采水样,你已使劲浑身解数,可它就是不工作)。

第一次正式的海上经历是2001年夏天的菲律宾海,行程约30天。蔚蓝的天空和无边的海平线本是无比稀缺的风景,但我却无心欣赏。工作的主要场所在船头的水文实验室,我却经常拥抱对门化学实验室的水槽,有不适的时候就在那如翻江倒海般倾吐我对大海的软弱。不晕船的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这是怎样一种沉重的折腾。每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就心里问自己,以后还要从事海洋吗?大洋如此,近海出海也没什么分别。

研究生时的第二次出海是20031月在南黄海。黄大吉副所长当时是课题负责人,领着我,穿过冰冷刺骨的青岛大港,登上了号称“海上不倒翁”的北斗号科考船。我虽然在青岛生活了四年,冬天的寒风大致也能接受,甚至有时还觉得岛城的冬天比杭州好过,因为满屋子的暖气是一种无尽的享受。然而,这次码头上的寒风夹带着冰雪,刮着脸上和耳朵有一阵阵刺痛。我就有一种预感,这次绝对不是一次好受的经历。好多年后才知道这个船为什么叫不倒翁。因为北斗号这艘挪威赠送我国的科考船,船体高、船身短、吃水深,比一般船都要晃得厉害。为了熬过这次出海,在甲板舱位住了几天后,我默默地主动搬到了底舱。宁愿忍受机舱和脱网锚链的巨大噪声,换来相对平稳的晃动。两个星期的时间,除了做站,基本都在底舱里躺着。船上的伙食大都吃不下,很多时间都靠离港前老师买的一袋子葡萄干填肚子。可是活也不能停,因为水文只有两个人,必须轮流倒班。偶有平稳和闲暇时,船员们会经常跟我讲二所人在船上的一些经历。既有落跑的学生,也有拼命的三郎。

静思

我不是一个爱动的人。但是在学生时代和刚毕业的头几年,还真的挺像学生。喜欢集体生活,勤快地在集体活动中寻找乐趣,很难真的静下心来。这些年,多数运动都被搁置了。网球拍松了,也懒得去调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要说能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慰藉和喜悦,也就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更早的几年,体会到的研究多半是一丝苦味。

研究,往简单的说是两件事,一是品评他人的论文,另一种是琢磨自己的课题。头几年,看人家一头雾水,看自己懵懵懂懂,怎么可能有乐趣可言!这些年,有些研究方向跟踪久了,就能看出很多典章旧故,犹如老友相逢,倍感亲切。有些文章虽自叹不如,但却令己恍然大悟,浑身透彻,不免心向往之。遇到一些心有戚戚的文字,好似英雄所见略同,也少不了飘飘然。研究,需要一种沉寂的心情,才能如老僧入定,冥思致远;日复一日,才能铁杵成针,滴水穿石。这种乐趣,跟二十岁时的感觉绝然不同。这是这西西河下,车水马龙,再要找回那份宁静却也不太容易了。


锋,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西溪河下

原文为庆祝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建所50周年(2016年3月,“我与二所征文集”)

备注:工作15年写回忆录当然太早,只是当时负责此事的同事盛情相邀,也觉得有些回忆对海洋陌生却有兴趣的新人可能颇有借鉴意义,遂记录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3657-1061478.html

上一篇:重要的是气质 ^_^
下一篇:近海有害藻华与缺氧的问题(之一)
收藏 IP: 115.199.97.*| 热度|

10 彭真明 李万峰 周健 黄敬峰 侯沉 李哲林 巴要帅 吕洪波 虞左俊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