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bwxy197301 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心得。

博文

学术期刊与学术期刊评价

已有 3147 次阅读 2010-6-26 22:09 |个人分类:科研评价|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期刊, 期刊评价

           学术期刊在学术、知识与思想的生产与传播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学术期刊产生之前,图书、官方公报与私人信件都曾传递过科研信息,但它们的传递范围、速度、深度都不理想,也不能鼓励同行进行及时的评论、争辩。当人们把科学家的众多信件集中起来公开发表的时候,学术期刊便产生了 。(引自:叶继元.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学术界,2005(4)∶57-68)
       从学术期刊的起源来看,它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学术信息和知识。但由于大部分学术期刊每期的页码是有限的,因此它慢慢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而一旦稀缺,便产生的商业价值。随着商业机构的介入,它慢慢成为一种商品。随着期刊各种成本的增加,其价格也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学术期刊的受众数量有限,因此单凭出售期刊其实很难获益。随着科研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学术期刊被赋予了评价功能。这种功能的作用被不断放大之后,它的商业价值也自然水涨船高。
        质量好的期刊刊载的文章水平较高,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因为,从学术期刊的制作流程看,它有严格的“把门人”制度,一篇论文从完成到正式发表,要经过作者本人、期刊编辑、审稿专家等专业人员的层层过滤,最后才能够脱颖而出。越是质量好的期刊,这种制度执行地越是严格,文章质量也自然有了保证,但这种制度无疑会牺牲速度。当质量与速度存在矛盾时,人们自然会选择质量。
        随着学术期刊数量的不断增加,其质量层次不齐的现象自然产生。于是,期刊评价便应运而生。最初,它是为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和部门用有限的资金来购置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学术期刊。后来,期刊评价结果被科研管理部门应用。因为它们需要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最能发挥其价值的研究人员,要对科研人员、教师等人群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估;但管理者数量及其工作时间等都很有限,另外管理人员也不可准确对科研人员的成果进行评估,于是科研评价与期刊评价两者便结合在一起。相对而言,这种结合使科研绩效评价结果成本最低,操作简单,更为重要的是结果基本被大部分被评价对象接受。不仅是国内,其实在国外也是这种方式,只是程度上可能会有差异。短时间内,这种间接评价方式是不会改变的。
       首先,这种结合将使期刊传播知识的速度更加加长,因为对于投稿人而言,都愿意把高水平的文章投到高质量的期刊上,而期刊容量是有限的。尽管有些期刊上的字体变得的更小,出版周期由双月刊变为单月刊......但实际上还是远远无法满足投稿者的需求。一些好的期刊从作者投稿到正式出版,周期实际上是在不断加长(这个判断基于我对少数期刊的跟踪和同事的交流,不一定完全成立)。其次,这种结合将使投稿人的成本越来越高。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学术期刊的版面费越来越高,有时一篇文章需要一个月或者更多的工资。这种结果使科研人员做一些小项目时,项目的经费基本都用在版面费的支付上的,很少能够直接用在项目研究上的。当然,做有钱项目的可能好过些。第三,这种结合使让一些质量较差的学术期刊混水摸鱼。如果不是科研管理部门有硬性的考核指标,可能会有一批人放弃发文的需求。好在考核要求不高,又有职称评上之后工资的反哺,大家也都认了。
       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图书、会议文献等文献资源出版的周期越来越短,学术期刊在传播知识速度上的优势会慢慢消失。另外,博客、维基、论坛等新的传播方式正在体现出比学术期刊在传播知识方面的更强的竞争力。
        当用户获取信息由期刊单元进入论文单元甚至知识单元时,以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传统文献计量指标主导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会逐渐减弱,而学术期刊的传播成本、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等方面的评价应该会增加。我觉得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传播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它的评价功能。当然,无论期刊评价有多少创新,其内容质量始终是学术期刊最重要的方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3146-339116.html

上一篇:一个搜索引擎——kngine
下一篇:LIS的核心内容?
收藏 IP: .*| 热度|

1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