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buc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buct

博文

英语学习建议:“四要”和“四不要” 精选

已有 14176 次阅读 2019-4-12 09:4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英语学习建议:“四要”和“四不要”

每到英语四六级考试前一个月,都会有研究生请假,说要专门复习英语。有的同学是在实验如火如荼的情形下要“专职”复习备考六级,此时的我虽然恼火,但也只能“从”了学生,毕竟英语六级对他们真的很重要。我在心里“咆哮”后,也在思考,平时也给学生们分享英语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平时多积累,多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英语,从容应对各种英语考试,更重要的是用好英语。

我本人没有出国学习的经历,但是从上大学以来,有关英语的考试都是从容通过,并不会专门复习备考。到目前为止,我们课题组发表的100余篇英文学术论文,都是我撰写或修改完成的。这可能得益于我一直践行的英语学习“四要”和“四不要”。(注:首先声明第四个“要和不要”只是我的理想,惭愧没有践行,因为我的确是哑巴英语。)

一、要系统阅读,不要单纯记忆单词

经常看到学生抱着单词书从AZ背单词。我经常拿这个开玩笑,就是还没有背到C打头的单词,就疲倦了。让自己休息几天,忘得差不多了,再从A开始背。循环几次,记忆单词的速度和忘记单词的速度差不多,让自己挫败感十足,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我经常打的比喻是:单词就像一颗颗珍珠,如果让我们徒手去抓这些散落的珍珠,一次都抓多少?但如果将珍珠穿成串儿或放在容器里,我们每次拿到的是不是会多一些?有些单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意思和韵味,单纯记单词是难以体会到这些不同的意思和韵味的。

二、要培养语感,不要单纯依赖语法

毋庸置疑,语法的学习是重要的。但我总感觉,深挖语法是专门从事语言专业的人士应该关注的,而作为使用语言的人来讲,重要的是用好。我从高中开始就习惯阅读《上海学生英文报》,并经常阅读一些英文小说,第一本是《黑郁金香》,第二本是《爱情故事》。到后来订阅《21世纪报》和《中国日报》(每日阅读的难度太大,所以往往是周一买了看一周)。到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兼职翻译国外的收养文件(英译中),每天的翻译量在5000-7000个单词。2006年之前,我还经常帮一些翻译公司翻译科技论文(中译英)。做这些事不仅让我挣来了可以解决温饱的money,还强化了我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了这样的经历,我读研究生期间阅读和撰写英文论文时,感觉很是享受。最后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要过分关注语法,因为看得多了,你觉得舒服的表达就是正确的表达。

三、要动手写作,不要只构思不实践

语言需要输入和输出的循环练习。如果只是输入英语而不去输出的话,学习的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如果能养成每天坚持写一段英文日记的习惯最好,如果不能,那么经常将自己的想法试着用英文表达并写下来,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对我这种做实验的人来讲,将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分析过程中的细节用英文表达记录出来是最后成就整篇论文的好习惯。需要强调的是,在科技论文写作时,一边实验一边撰写论文的条纹式安排是事半功倍的做法,这样能调整自己的心情,提高效率。毕竟,写作对大多数人来讲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就连达尔文也说:“对自然科学家而言,如果只观察不写作,那该多好!”(A naturalist’s life would be a happy one if he had only to observe and never to write.)。爱因斯坦更是强调过写作的重要性:“科学的全部不过就是日常思考的提炼。”(The whole of science is nothing more than a refinement of everyday thinking)。

四、要开口练习,不要学成哑巴英语

说到第四个的确是惭愧了。由于没有练习口语的环境,自己的口语表达和听力一直不好。为了弥补缺陷,现在每天至少会听半小时英文广播,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经常模拟和别人用英语对话。目前取得的效果是:用英文表达自己的专业还好,日常对话仍很悲催。多年前,我们请孩子幼儿园的外教老师吃饭,人家直言不讳:“和你对话真的很困难!”我真是欲哭无泪。记得当时只有在小儿David的翻译下,我才能和那位老师正常交流。我那时特害怕我的David疲倦罢工或想去厕所。如坐针毡的宴请经历,很痛苦。2017年,接待国外的客人,人家毫不客气地问:“你是不是没有国外学习经历?”所以,拒绝哑巴英语!

注:去石家庄出差路上匆匆完成,内容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完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29566-1172825.html

上一篇:新学期,给课题组学生的10条建议
下一篇:对大学生准备挑战杯竞赛材料的点滴建议
收藏 IP: 222.223.186.*| 热度|

25 郑永军 信忠保 尤明庆 海波 张学文 冯兆东 强涛 吴明火 马臻 王文磊 文克玲 王卫 罗娜 陈星光 迟延崑 虞左俊 黄永义 刘欣 农绍庄 姚伟 汪育才 孔超 张照研 崔文彬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