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network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lcon Green Templeton, SBS

博文

牛津大学生活点滴-2

已有 5931 次阅读 2010-10-28 04:22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牛津大学, 日常生活, 精英意识

每星期二学联都会安排一次学术报告,这星期邀请了牛津大学人文类学科唯一的华人教师傅老师给我们介绍牛津生活、学习方面的信息之南。我也有机会对牛津的学院制,导师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于报告的地方距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远,距离赛义德商学院又很近。因此,我每次都是工作到接近7点,直接过去。昨天一同来的还有牛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领导力项目部副主任杨老师。
牛津大学的师生比例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所谓导师制,就是学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学术等方面都有专门的导师指导。我来这里的第一天,老板也建议我在College找一个职位,其实就是当学生的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或学术方面的事情。虽然导师众多,但导师一般是不会主动找学生的,需要自己主动利用这些资源。因此,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自主创造力就非常重要。这样学生的沟通能力,利用资源能力无形中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国内学校有团委领导下的导员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不过通常一个导员需要管好几个班,效果可想而知。国内的学生会组织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行政管理的延续,根本代表不了学生的利益,而且很容易沾染上国内官场的很多坏毛病,成了高校藏污纳垢之地。有点跑题了,言归正传。这样环境呵护下的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是如鱼得水,加上牛津几百年文化的积淀以及各种多如牛毛的高水平报告的滋润,想不学到东西都难。
牛津的另一大特点是学院制。傅老师很自豪地给我们介绍了牛津的学院制。各个学院有自己独立的人、财、物权,不受大学影响。大学制定学院的发展政策,并负责考评各个学院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各个学院进行排名。由于有独立的人财物权,因此经营好的学院自然富得流油,势力也很大。不过在我看来,学院制是落后于时代的制度,当今学科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学院制不利于整合不同学院的优势学科,而且很容易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这一点牛津恐怕已经落伍了。
牛津的精英意识的问题来源于一位来自于中石油访问老师的提问:牛津大学每年的就业情况如何,学校有没有相关的政策。结果两位老师的回答出人意料,她们讲牛津的学生有与生俱来的精英意识,来牛津招聘的肯定不是来请招一般的技术员,工程师。事实上,大部分的牛津学生都当了公务员(其实就是从政,牛津有培养政治家的传统。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牛津的PPE学生),或进入投资银行。企业看重的并非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这一点和当初瑞士小组在国内招聘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国内的情况就大不相同。由于毕业生太多,学生已经是秋后的白菜价了。生存都成为问题的时候,谈何发展。不过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也激发出了很多学生的生存本能。我在上海一年,很多学生大一,大二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想要学习很多东西,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很多时候是漫无目的地学习,没有计划,没有方向,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赞赏牛津的精英意识的同时,觉得高校或者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精英意识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忧患意识。
我最后还提了个问题:当今社会,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中国政府也很重视对外交流,派很多老师和学生出国访问(结果如何暂且不论,不过至少给老师和同学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欧盟也很重视与中国的合作,第七、第八框架的基金都有专门中国的合作。不知道牛津大学有没有这方面的合作计划或资助计划。两位老师的回答令我非常失望。他们的原话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大体的意思是:当今社会是英语主导的世界,欧盟的基金都是大佬把持,很不公平云云。言外之意,牛津怎么会专门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呢。但愿他们的表态不能代表牛津的意愿。我相信,未来世界的制高点在中国。谁把目光、资源投向中国,谁就越早具备了占据制高点的先机。中国给世界的机会是公平的,希望世界各国的高校能抓住这个机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2086-377831.html

上一篇:牛津大学生活点滴-1
下一篇:中国能不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收藏 IP: .*| 热度|

6 何凌云 孙学军 张晓锋 刘广明 pkuzeal zhangzhi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