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8年之中发生的一连串枪击杀人抢劫案,一场发生在酷暑中能热死警犬的声势浩大的大搜捕,一次发生在凌晨小巷中惊心动魄的枪战,也让这个夏日的网络注定不再平静。
就在昨天,制造了一系列枪击杀人抢劫案的凶犯周克华,终于在重庆的一条倾斜的小巷子里被两名民警——王晓渝和周缙堵了个正着,这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遭遇战中,胜利最终属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人民警察。得益于比较准确的情报保障、案犯走入死胡同的地形、电线杆子掩体、两人一组互为犄角的战术配合,以及冷静而精准的枪法,终于没再给案犯再次逃脱法网的机会,让其身中数枪,血流当场,其中一枪击中太阳穴,让传说中的“爆头哥”最后“被爆头”。
10条人命的连串案件已破,但网络上的司空见惯的“质疑声”又起。俺草草地看了一些质疑,感觉“不靠谱”的居多。
例如,有人断言是狙击手一枪击毙了周克华,而事实上,我见到的新闻中只是提及参与击毙周克华的两名民警中,一人曾经担任过特警狙击手。更有人在QQ群中说击毙周克华的是98式步枪,很遗憾,我所听说的98式步枪是毛瑟1898式,难道还有警察或武警会用这款老枪么?退一步说,一场遭遇战,又没有劫持人质,犯得着动用狙击步枪么?!拢共就3米左右的距离,本来就是自卫手枪最好的作战距离,54式、64式手枪的杀伤力足以让案犯当场毙命的,怎么可能派出狙击手并用上狙击步枪?
再说此前的万名武警大搜山,据说是起到了声东击西麻痹罪犯的作用,但也随机被网友斥为“愚蠢”。其实,这也是一种已知结果批判过程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说法。如果公安干警不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搜山,不布置多处武装检查站设卡堵截,不来这些明的,而只是搞点儿暗的,“外松内紧”地悄悄派出大批便衣干警潜伏蹲守(最后是这招直接见效),那更是严重的不作为,不会等到现在,最初几天就会被骂翻天的。如此声势浩大的工程做了,甚至把警犬都累死了,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直接堵死了案犯可能潜逃和躲避的若干途径。让他没办法到山高林密的歌乐山中潜伏,而在遍布摄像头和群众警惕的目光的城市中继续活动,增加其暴露并被抓捕的机会。所以,在战略制定上是否就是要声东击西咱不好说,但在实际效果上显然多少起到了“声东击西”的效果。
从最后发现和击毙案犯的过程来看,技术和战术以及信息情报的合理运用功不可没。市民提供了700多条线索,50万个摄像头提供的影像资料分析,加上可能的手机监听定位和DNA检测和枪械检测对定案的一锤定音作用,以及四人一组的干警协调工作,都展示了案件破获和凶犯格杀过程中的诸多关键因素。
不过,从整个案件的破获过程来看,似乎缺少了那种戏剧性的、高坐“神坛”之上的“神探”,而更像是在不见天日的“深潭”中摸索。
回想我曾经看过的有限的侦探小说和电视剧,纵使如福尔摩斯那样的“神探”,其实也不是坐在“神坛”上破案的,在办案的过程一样要潜入“深潭”之中。只不过,我们在看《福尔摩斯探案集》时,更多关注的是对细节的洞察力和精妙的逻辑推理,却往往不注意他所做的科学实验、他那支由小毛孩子组成的“贝克街侦缉队”和放在手边的大量剪报和索引资料,更不要说他头脑中存储的大量信息了。总之,刑事案件的侦破,或许有传奇,但更多的应该是靠细致入微、扎扎实实的脏活累活和苦功夫,不但要靠自己有一颗清醒睿智的头脑,更要依靠群众和技术力量。对从事这种艰苦而又危险的工作的警员,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少一些刻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