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老先生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马说”,其中有一句流传千余年的名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今天看到宝山兄写了篇“给‘伯乐’一个机会”【1】,里面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潜力马”(看来宝山兄也开始玩儿“撷英”了,甚妙!),我在评论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谐音“牵犁马”。刚才想想,其实这个撷英大可以继续玩儿下去,索性写篇杂说“千里马”,透透亮亮地玩一回。
开宗明义,先说始作俑者的“千里马”。千里马,按照定义,应该是“日行一千、夜跑八百”的宝马良驹了。这种马有几个好处:(1)耐力好,能跑一千里,显然不能是走走停停地磨洋工,一定得连续行走才走得完这么远的路程;(2)爆发力不差,1000里是个距离,但加上12个小时的时间限制,就得有个够高的速度了,而且还得有速度耐力;(3)负荷能力,在古代,“千里马”可不是拿来炫耀的,而是拿来骑乘的,驮个人一白天跑1000里,显然负荷能力也相当了得。所以千里马很不简单,如果拿它来比喻人才,这人才多半也得是个全才。
“潜力马”,宝山兄已经详细论述过了,我就不再狗尾续貂了。此外,类似的分析讨论儒军兄也写了【2】。
“牵犁马”,这个算是我提出的。很明确,这种马既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也不是用来参加比赛的,还不是用来骑乘代步的,甚至不是用来拉马车的,当然肯定不是宠物搁在家里面养着的,而是实打实地用来每天在地里拉着付犁杖干活的——“众里寻他千百度,那马却在垄沟泥淖处”。如果拿牵犁马比喻人,就是那些每天吃苦耐劳、不停地干着脏活累活的人们,他们肯定没有千里马风光,但做的时期最实际,因为千里马的马料没准都是这些牵犁马犁过的土地种出来的。少了牵犁马,如果再没头老黄牛、大黑骡子啥的大型牲畜,地就不好种了。
“浅历马”,最直白的解释就是“资历”很浅的“马”。“浅历马”可能是“潜力马”,也可能不是。“浅历马”的前途可能会像真正定义的“千里马”那样辉煌,更可能成为一匹默默无闻的“牵犁马”,没办法呀,资历浅,只能争取好好表现,早日去掉浅历烙印,先被人看作“潜力马”,进而升级为“千里马”。
“钱利马”,能赚钱、能带来利益的马,换句话说是个“赚钱机器”。
怎么样?与“千里马”相关的道道儿很多吧?相信还有不少,只能等读者们补充了。
~~~~~~~~~~~~~~~~~~~~~~~~~~~~~~~~~~~~~~~
参考:
【1】王宝山:给“伯乐”一个机会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2534
【2】陈儒军:等千里马出现的人不是伯乐,和王宝山商榷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295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