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毋庸置疑,最令我心旌激荡的是改革开放40年给我和我一家带来美好生活的这一段辉煌时代。我从不热衷于大搞形式主义,只关心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特别醉心于机智地为祖国多生娃。
因为参加国自然重大项目的启动会,我周末飞了一趟上海,正好利用路程上的闲暇穿插阅读了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和我的好朋友吴锋耀教授2023年12月出版的随笔集《医道漫漫》。
作为一个喜欢舞文弄墨、恪守政治规矩的明白人,我向来以“鸭打水”般的激情热衷于以文会友。我之所以在工作中与锋耀教授走得很近,在生活中也十分乐意品尝他亲手缔造的油炸丸子,是因为他也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书生,区别只在于他比我懂得更多的政治规矩。在此之前,我就喜欢阅读锋耀教授于2019年12月出版的另一本随笔集《医路长行》,从中可以领略到他作为一名医者和医院管理者跌宕起伏的拼搏人生和温暖情怀。
我出版过5本医学随笔集,行文风格与锋耀教授的《医路长行》和《医道漫漫》迥然有异,最核心的共同点只在于都是各自发自肺腑的真心体会并充满妙趣。可以理解,锋耀教授刚卸任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职务,说话写字的格局比我高大得多,断不能像我那样写出《临床科室主任》任性的篇章来,偶然还必须违心地塞进三两句在主席台上说惯了的官话。譬如说,在《医路长行》题为“下辈子我还要当医生”的后记中,像倒数第三段最后一句那样的风情,绝不可能出现在我的文章里。说句良心话,下辈子打死我也不当医生了。
《医路长行》分成“底色、“追求”和“同心”等三辑,共计76篇札记。从第一辑可以看到锋耀教授“走出仫佬山乡,走上从医之道”的坎坷而有意义的人生历程。和我同为享受国务院特贴的专家,他也是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一个成功人士。不过,不同的经历也是一目了然的。譬如说,我参加工作之后就没有为产妇接生的经历,22岁时更没有被提拔为乡卫生院院长,我22岁那年还是大三医学生。当然,我们俩都是性情中人,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与乡村医生打成一片,并见缝插针地向他们灌输循证医学的科学理念。
看着锋耀书记巧取耳膜上的谷粒,我真能理解他因为从事着“天天开心”的事业而感到多么幸福,因为可以帮助一个个患者站起来,可以挽救一个个因病返贫的家庭。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居然去竞选医务科科长。在我看来这份工在医院的所有岗位之中是最吃力不讨好的,甚至可以说真不是人干的活。如果不赌从医务科科长/医务处处长擢升到副院长的博彩机会,我猜,神州大地无数的科长/处长们明天凌晨就递交辞职报告。毕竟,没有人是傻的。我相信,锋耀教授当年也不很傻,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他挚爱的工作之中,认为傻一点也没有关系。这就无怪乎我认识和仰仗的尤斌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教授——2017年为他施行手术时,意味深长地说:“吴院长工作太卖力了,把心脏瓣膜都拉裂拉断了。”
我全部读完了立志“当人文医生,建人文医院”的第二辑,但我不愿意对这一辑发表看法,因为锋耀教授是手握可以“选定新的护理部主任”实权的院长,而我只是一个连呼1病区新护士长上班了数月都还不知道的科室主任。阅读这23篇随笔的时候,我唯一的感觉是当院长是比当主任酸爽的。罢了,不说了,说第三辑才让我有“同心”的感受。
看完“因医学结缘,为生命站岗”的第三辑,对锋耀教授不由得更加肃然起敬,因为这一部分特别能体现他对于医学精神、人文情怀、善良之心、朋友之情以及医院文化建设的理解和努力践行。在“与施教授教授”一文中,锋耀教授回顾了我与他的个人交往,我与市四医院的工作联系等,对我的溢美之词让我颇感几分羞涩,也让我愧疚难当,毕竟我还没有竭尽我全部力气。市四医院拥有充足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隐球菌性脑炎、HIV-TB、结核性脑膜炎等临床资源十分丰富,真可以更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锋耀教授的工作经历是精彩的,他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依据常理,一个人愿意谈论自己的工作,本身就说明其人有能力以工作为自豪。如果混得灰头土脸,不要说写出来,纵令有人在就餐时提起,便是掀翻桌布的理由。从这一点来说,我和锋耀教授有共同语言,因为我也经常满脸堆笑地大谈特谈我的工作。不同的是,他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长行的医路,呈现更多的正能量,而我写作的冲动倾向于发牢骚。这是我必须反省的。其实吧,进入2024年之后连油价都下跌了,咱还有啥好抱怨的?
同样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家大型专科医院日理万机的管理者,锋耀教授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轻而易举地诉诸笔端,形成一篇又一篇美文,整理成一本又一本良书,不少医院甚至一次性求购数百本分发给中层们,以至于《医路长行》一版再版。这种情况下,殊为难得。我还没有看完《医道漫漫》,想必该书又要一版再版。
读完《医道漫漫》,我一定写一篇激情横溢的读后感。
2024年1月16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