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从广东始发的“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名称的使用是很无奈的,因为当初不知道病因。同理,2019年底始发于武汉的“不明原因的肺炎”的叫法当是权宜之计,发现2019-nCoV是病原体之后改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也是权宜之计。实际上,2019-nCoV感染并非只是累及肺脏,而是累及从上到下的整个呼吸道。轻症表现为类流感的症状,由于病毒性疾病的自限性,不治也能好,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即使到了今天,国际上在确认冠状病毒是“非典”的病原体之后,仍继续沿用老名称——严重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显然不恰当,但已经没有必要再修订病名。要改也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例如韦格纳肉芽肿因为韦格纳这个医生是纳粹分子,就必须改用新的病名。后来的中东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也是这种情况。几天前世界卫生组织将2019-nCoV感染正式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至少在目前看来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即使以后有更新、更准确的认识,这个名词也不会轻易修订了。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固定的沿袭惯性和表达形式。“非典”这个名词尽管得不到国际的承认,但国内还是用得十分习惯而自然。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一个称谓而已,犹如称呼关羽为“关公”或“关二哥”一样,都中,是同一个道理。既然国内学术界在谈及“非典”时叫“萨斯”叫得越来越欢畅,估计若干时日之后,人们会将SARI翻译为“萨利”。
截止昨天,全世界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24560例确诊的SARI患者,其中24347例在中国大陆。由于疫情还在快速蔓延,而且出现了人传人的可怕传播方式,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如临大敌。
美国CDC及时向该国的民众提出了明确的防控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搞法和咱们有哪些不同。对于一般的民众,美国CDC建议要注意以下三件事:
1.别去中国旅游;
2.不推荐民众在一般的共同场所为了防控SARI而戴口罩,因为戴口罩冇得用;
3.不要因为惧怕此种新病毒而对亚洲人持有偏见,不要凭空假定某个亚洲人可能是2019-nCoV的携带者。
可能有些人特别不理解美国CDC为毛推荐民众出门上街或开座谈会别戴口罩,这种情况与咱们的国情大相径庭。我还没有来得及检索到他们是不是有大型研究的结果支持如此硬核的推荐意见。单从不戴口罩这个事来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经空气飞沫传播的SARI得以发生,其距离都比较近,近距离接触包括同乘一辆班车、一架飞机、一步电梯等,不戴口罩才有传染的风险。其次,口罩用得正确才能起到防护作用,用得不好反而有害无益。譬如说,外科口罩将吸附了2019-nCoV的飞沫档在外层,如果用手触摸污染了病毒的口罩外层或将口罩带回家,那就是一个更加浓缩的毒源。如果丢弃在室外,必定是别人的危险,别人的风险到头来也是你的危险。
有些事情我们想当然貌似都有道理的。比如说,一些地方有人拜神拜鬼拜了成百上千年,认为不拜不行,不然担心神明会给你穿小鞋。再比如说,我们的多少代中小学生都做眼保健操,老师们认为这个能防治近视。实际上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家机构或任何一个人能够拿得出一毛钱的证据来证明眼保健操是有效的。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不能说都错,但我们总得努力找到对或错的证据不是?最想强调的是,个案不能代表普遍现象,更不等于规律。
与此同时,美国CDC还建议他们的民众应该做到以下三件事:
1.及时了解疫情,每天浏览CDC网站关注最新的疫情动态以及对民众的忠告;
2.必须牢记和切实执行CDC推荐的各种防控呼吸道病毒扩散的有效措施:①避免近距离接触SARI患者;②染病后尽可能自觉减少接触其他人;③染病后待在家里别乱跑;④咳嗽或打喷嚏时盖住你的鼻子和嘴,避免手触及眼睛、鼻子和嘴,那样可以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⑤将有可能被污染了的物件或身体表面部位加以清洁和消毒;⑥经常以肥皂(洗手液)和清水洗手,时间不短于20秒,如果一时找不到肥皂和水龙头,可以使用含酒精浓度大于60%的消毒液擦手;
3.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或呼吸困难,并且此前14天有中国旅行史或曾近距离接触SARI患者的经历,那你就该去看病。在动身前去看医生或急诊室之前,你需要提前打电话告知你旅行的经过以及当下的症状。
关于美国CDC不推荐他们的民众出入一般的公众场所戴口罩的事,再想多说两句。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首先涉及到文化传统的核心问题。他们的CDC鼓励病人或出现了呼吸道症状的人出门戴口罩,绝大多数人会自觉遵照CDC建议,这就等于“控制了传染源”。我们这边恐怕还做不到这一步,转而鼓励人们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天南地北出门就戴口罩,也是有道理的。
2020年2月5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