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SciHum(教育、科技与人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fq

博文

高教政策中的经济主义取向与大学教师职业紧张之关系

已有 3089 次阅读 2009-3-2 18:03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教师, 职业紧张, 经济主义, 学术资本化

               

                                      光明网- 光明观察  刊发时间:2009-03-03

                            潘发勤

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凸现了知识的重要性。而作为是生产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的大学,则成了各国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各国政府都看好大学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政府(尤其是像英国这样的老牌福利国家)为了减轻自身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倾向于新自由主义的教育改革策略,紧缩高等教育财政,改变高等教育投资方式,希望高校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取相关资源,这无形中把大学拉向或推向市场。大学为了生存竞争,只有靠自己所拥有的资本——学术资本(大学教师及其所拥有的知识)。大学教师的研究、尤其是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技术科学technoscience研究,以及此类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大学和业界合作),不仅合乎国家的需求,也合乎大学争取资源、谋求生存的需要。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大学自身也制定相应措施以开掘大学教师的潜能。西方一些学者把高等教育政策这一变化称之为学术资本主义academic capitalism),把为此而努力的大学称之为企业化大学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即以企业家精神改组大学,或说得好听一点,可翻译成“创业型大学”。

在这种情势下,大学教师既面临许多机遇,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职业紧张。

在范富格特主编的《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一书在论述到英国高等教育政策对院校管理和经营的影响时写到:“大学的讲师们为提高科研等级发表文章都感到了较大的压力。为了保持现有的经费水平,他们还要教大批学生。中层管理人员发现他们已成为预算的编制者,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创收的活动中,院校内部变得更加经营化,外部更加以市场及消费者定位在过去的几年里,英国高校面临许多挑战,学生人数大幅度扩大,但却没有伴有经费的扩大。学校要做许多新的事情,满足新的客户,并进入了新的市场。高等教育要体现出高效率,以较少的钱做更多的事。在多数院校,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环境的条件都有所下降。政府正在通过更激烈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定向达到驾驭高等教育走向,一再扩大和应答各方需要的目的

许多有关大学教师职业紧张的研究发现,大学教师认为工作是导致生活紧张的最主要的原因,而搞研究或时间限制又是工作紧张的首要原因,其中年轻的讲师职业压力最大。

从事研究的学术人员体验着高度的忧虑和苦恼。近来有一种倾向,即十分注重研究和发表,因此在系内同事之间,系与系之间经常有一种竞争气氛。这种环境无疑导致了大学教师的不断增长的压力和紧张。

长期过度的职业压力会加速机体的老化, 导致身心功能失调, 产生疾病。长期压力过大可以使大学教师出现认知偏差、焦虑、情绪激动、易激惹、行动刻板等, 甚至可以影响教师个性的深层部分如影响到自信心等。这些负性情绪的反应可以使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变窄或放大, 注意力不集中, 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学术资本化对不同学科的发展、对教师任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目前的一些结果是,与市场接近的学科大受青睐、传统人文学科资源减少、临时教师日益增多、收入差距逐步加大等等。

市场引起的不确定性和注重短期利益对所有的单位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以研究为例,由于大学内大多数研究从事的只是短期项目,研究缺乏连贯性。这就使研究者担忧他们就业的持续性以及生涯进展的可怜的前景。除此以外,不确定性也涉及到研究的质量,因为在短期项目工作中持久稳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需要很难得到满足。研究者经常不得不在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之间奔忙,而不能够适当地集中于一个主题,利用所有他们具有的智力潜能。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已把学术专业分裂为富有和匮乏两个群体,可以预期二者之间的关系会日益紧张,甚至达到阶级冲突的水平。学术专业的不同领域、性别和院校存在着马太效应,等级序列之间的鸿沟日益加大。 

  

摘编自《改革情势下的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全文 PDF链接 http://n.99081.com/niuxiaokun/xb_pdf/pdf/0901/0901_p097.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8262-218010.html

上一篇:[译]目标是自由:华盛顿逻辑
下一篇:忘记汉字的后果,兼论汉字的文化价值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7 0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