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打听,科技政策] 日本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暂停?

已有 1413 次阅读 2024-10-10 22:49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打听,科技政策] 日本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暂停?

                  

吉野 彰 Tasuku Honjo yoshino-100428-portrait-mini-2x.jpg

图1  吉野彰(吉野 彰, Akira Yoshino, 1948-01-30 ~

https://www.nobelprize.org/images/yoshino-100428-portrait-mini-2x.jpg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19/yoshino/facts/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19/summary/

                   

                   

一、日本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开始暂停了?

   自从吉野彰老师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9”以来,2020、2021、2022、2023、2024 连续 5年,似乎没有日本学者再次获得诺贝尔奖了。

                   

   真锅淑郎老师(眞鍋淑郎, Syukuro Manabe, 1931-09-21 ~)获得“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21”:

Syukuro Manab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21 syukuro-manabe.jpg

图2  真锅淑郎眞鍋淑郎, Syukuro Manabe, 1931-09-21 ~

https://www.nobelprize.org/uploads/2024/04/syukuro-manabe.jpg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21/manabe/facts/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21/summary/

但是,似乎应该算是美国人。

                   

   好奇:

   日本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开始暂停了?原因是什么?

                   

二、日本的 GDP 历史数据

Japan Growth rates od real GDP  1888-2026 Japan GDP Growth long term.jpg

图3  Japan: Growth rates of real GDP, 1888-2026

日本:1888-2026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实际和预测)

https://business.baylor.edu//Steve_Gardner/Japan%20GDP%20Growth%20long%20term.jpg

https://business.baylor.edu//Steve_Gardner/LECOUT19.html

                   

Japan Annual Growth of GDP 1951-2023 (actual and forecast) JapanGDPGrowth.jpg

图4  Japan Annual Growth of GDP 1951-2023 (actual and forecast)

1951-2023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实际和预测)

https://business.baylor.edu//Steve_Gardner/JapanGDPGrowth.JPG

https://business.baylor.edu//Steve_Gardner/LECOUT19.html

               

GDP growth (annual %) - Japan, United States World Bank_拉曲线.jpg

图5  GDP growth (annual %) - Japan, United States

GDP增长率(年百分比)-日本、美国

World Bank national accounts data, and OECD National Accounts data files.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KD.ZG?locations=JP-US

               

图6  Annual growth of real GDP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rom 1930 to 2022

1930年至2022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996758/rea-gdp-growth-united-states-1930-2019/

               

三、研究需要的时间

   以对外界依赖较少的纯数学

   怀尔斯、佩雷尔曼,写论文之前需要研究7年多的时间。

   因为很少发论文,怀尔斯“被”江郎才尽;

   因为没有论文,佩雷尔曼“被”下岗。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成果之前的投入更大了。

   吉野彰 Akira Yoshino,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9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19/yoshino/facts/

说:

   2019年12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旭化成公司名誉研究员吉野彰也有同样的危机感。身为企业人的诺奖得主吉野在很多场合都强调:“没有失败就绝对不会成功”、“对年轻研究人员来说,至少需要保证10年以上的研究时间,希望能打造一个按照自己的想法如愿开展研究的环境”等。

https://www.keguanjp.com/kgjp_keji/kgjp_kj_etc/pt20200221000002.html

                                

   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各自耗时都是 10年

               

                        

推荐阅读:

[1] 王鑫, 张慧琴, 孙昌璞. 用科学精神抵御学术滑向灰色地带[J]. 科学与社会, 2023, 13(01): 1-15.

doi:  10.19524/j.cnki.10-1009/g3.2023.01.001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9351460&from=Qikan_Search_Index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l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MxMjI2EhFreGRzaGR5eDIwMjMwMTAwMRoIYXExNWdlODU%3D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s8areCsbC9C-qok7lSNCRWdG-WzaGIe3bH2mjvHaxCQbsjU0jfxOkjtYl89XeputaxnYy7Rt-1fbcYCqOQ17vyfeMEkWvuvnIWt6OtUIXAxuplSwJo_N8jfGWwjuDwda_zwxX_De7oi9gWYNixbAE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在物理学中,当实验物理学家知道了“理论”的预言结果,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处理实验数据时会产生主观倾向,导致实验以一种不那么令人信服的方式“验证”了理论。1956 年,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宇称不守恒并建立中微子二分量理论, 预言μ 子到正负电子衰变的实验分支比是3/4。此前相关实验发现的分支比在一定范围内几乎是随机的。此后10 年,不同研究组的多次实验测量结果显示分支比稳定到3/4,而每一次实验的误差都落在前一个实验的误差范围内。这个事例告诉大家,单次实验观察不一定能完全独立于理论去无偏地验证理论预言,仅凭一次和少数几次实验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是不可靠的,只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逼近理论描述的“客观实在”。

   上述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一些人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关系,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理论预言成立的条件,将理想模型当实际系统来处理。同时,他们不能客观地分析和使用实验数据,而是为了迎合严格的或不严格的“理论”,人为地处理实验数据。为了拟合已有的理论,置反证的实验数据于不顾。这些做法很有可能导致科学研究滑向灰色地带甚至堕入学术不端。正如本文作者之一孙昌璞在《物理学报》上发表文章[13] 所说:“一个好的理论-实验的结合工作,必须是双盲的、背靠背的,否则的话就会出现互相人为拟合趋同的科学诚信问题”。

[2] 中国科学院,2024-07-09,【中国科学报】孙昌璞院士:保护“有品味”的科学家,勿让劣币驱逐良币

http://www.ad.cas.cn/mtbd2022/202407/t20240711_5025075.html

   孙昌璞指出,拥有良好科学品味的科研人员,如果坚持发表精品、不唯“帽子”,可能会遭遇一定的现实阻力,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可能不符合潮流。他呼吁采取措施,通过新的科技治理体系优化科研软环境,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现实中,一个拥有良好科学品味的科研人员坚持发表精品、不唯“帽子”,可能会遇到一定阻力,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可能不符合潮流。

   我们希望能大力支持那些有品味的科研人员,让他们尽可能不参与内卷,同时有机会凭借独特视角做出革命性的创新成果,从而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因此,优化学术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和长远研究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2019-10-11,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19/1011/c35421-31393287.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107383699397810

  日本学界认为,日本研究水平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而提升,现在有不少尚未斩获诺贝尔奖的重要研究成果,意味着“诺奖热潮”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一热潮最终会“冷却”。

  从过去情况看,获得诺奖的成果大多是研究人员25至45岁取得。在当前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20岁至39岁的年轻研究人员大多采用聘用制。研究人员追求短期成果,难以作出大胆挑战踏实从事基础研究而且,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200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2] 科学网,2019-12-16,日本诺贝尔奖为何“井喷”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012.shtm

   新世纪19名诺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为69岁,他们做出获奖奠基性成果的平均年龄为41岁。其中,有7人的获奖奠基性成果是在上世纪70年代做出的,在80年做出获奖成果的有5人,在90年代做出获奖成果的有4人。简言之,有16人的获奖奠基性成果是在上个世纪最后30年做出的。

               

[3] 张国. 陈省身:“大师”二字这样写[N]. 中国青年报, 2011-10-25, 01 版.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4361-2.shtm

http://news.nankai.edu.cn/mtnk/system/2011/10/25/000042203.shtml

http://zqb.cyol.com/html/2011-10/25/nw.D110000zgqnb_20111025_6-01.htm

[4] 中国科学院,2002-08-23,解答数学“大问题”——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故事

https://www.cas.cn/zt/kjzt/sx/200208/t20020823_1711604.shtml

   他说:“我意识到与费马大定理有关的任何事情都会引起太多人的兴趣。你确实不可能很多年都使自己精力集中,除非你的专心不被他人分散,而这一点会因旁观者太多而做不到。”怀尔斯放弃了所有与证明费马大定理无直接关系的工作,任何时候只要可能他就回到家里工作,在家里的顶楼书房里他开始了通过谷山-志村猜想来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战斗。

[5] Dana Mackenzie. Mathematics. What in the name of Euclid is going on here? [J]. Science, 2005, 307(5714): 1402-1403.

DOI:  10.1126/science.314.5807.1848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314.5807.1848

The breakthrough

   In fact, Perelman was already well on his way to a solution. In 1995, the 29-year-old St. Petersburg native had returned to Russia after a 3-year sojourn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he had met Hamilton and learned about Ricci flow. For the next 7 years, he remained mostly incommunicado. Then, in November 2002, Perelman posted on the Internet the first of three preprints outlining a proposed proof of the geometrization conjecture. To experts, it was immediately clear that Perelman had made a major breakthrough.

突破

   事实上,佩雷尔曼已经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路上做得很好。1995 年,这位 29 岁的圣彼得堡人在美国逗留 3 年后回到俄罗斯,在那里他遇到了汉密尔顿并了解了 Ricci Flow。在接下来的 7 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与世隔绝。然后,在 2002 年 11 月,佩雷尔曼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三个预印本中的第一个,概述了几何化猜想的拟议证明。对于专家来说,佩雷尔曼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6] 泷川进, 翻译编辑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2020-02-21, 【日本的科技政策】(十)“选择与集中”得到的与失去的

https://www.keguanjp.com/kgjp_keji/kgjp_kj_etc/pt20200221000002.html

   身为企业人的诺奖得主吉野在很多场合都强调:“没有失败就绝对不会成功”、“对年轻研究人员来说,至少需要保证10年以上的研究时间,希望能打造一个按照自己的想法如愿开展研究的环境”等。

[7] 科学网,2019-05-14,曹则贤:世界上80%的物理学家根本不懂物理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5/426211.shtm

   物理对于物理学家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描述,而描述则需要语言,数学就是物理学最基本的语言。

   曹则贤表示,物理学的众多测算都离不开数学公式,它不仅是物理学的表达语言,很多时候也是物理学发展的结果。“据我发现,真正的数学家都很有能力,可以很轻松地介入物理学研究。例如希尔伯特和贝尔,随手玩玩就可以对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鉴定做出最深入的贡献。”

   但是曹则贤认为,反之要求物理学家如数学家一样学习数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希尔伯特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物理对于物理学家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他知道,物理需要用到很多数学,而那些是物理学家难以掌握的。”

                

相关链接:

[1] 2023-10-25,[讨论] 日本诺贝尔科学奖“井喷”,今后“喷”还是“不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07232.html

[2] 2024-10-06,[打听,科技政策] 2001年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50年30人, ノーベル賞受賞者50年で30人”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54044.html

[3] 2024-10-07,[打听,同行评议] Victor Ambros “被”没有得到“终身教职,默然离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54186.html

[4] 2021-08-27,[小资料] 日本政府2001年制定“50年内30个诺贝尔奖”计划时,至少16人已完成诺奖成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1697.html

[5] 2022-09-12,[猜想] 日本“食育”与诺贝尔科学奖井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4999.html

[6] 2023-04-28,[打听] 谁知道《排球女将》那个神秘的“カネチカ”什么意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6130.html

[7] 2023-04-30,《排球女将》与日本诺贝尔科学奖“井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6337.html

[8] 2023-11-25,[打听,讨论] 贝尔电话实验室式微的原因:A. Michael Noll 的说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11097.html

[9] 2024-07-23,[笔记,科普,资料] 诺贝尔奖相关知识与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3474.html

[10] 2024-07-29,[小资料,历史] 1948-07 欧洲点接触晶体管,只比贝尔实验室晚了 7个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44322.html

[11] 2020-06-24,寻找共性:兴旺时期的贝尔实验室,和日本诺贝尔奖井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918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54714.html

上一篇:[恭喜] Baker、Hassabis、Jumper 获得 2024年诺贝尔化学学奖(关联人工智能)
下一篇:[科技政策,打听] 诺贝尔科学奖发给“科学自身”为主,“科技应用”为辅?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1 孙南屏 王涛 宁利中 杨学祥 刘跃 王从彦 许培扬 钟炳 尤明庆 池德龙 张忆文 刘进平 崔锦华 朱晓刚 段德龙 彭真明 汪运山 高宏 钱大鹏 朱林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2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