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讨论] 今年(2022)夏天很热吗?

已有 4823 次阅读 2022-8-7 16:35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讨论] 今年(2022)夏天很热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期过劳,身心耗干的错觉?热得难受,脑力严重不足。

             

   下面是网上搜集来的相关报道。

                          

一、我国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评估,2022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

   截至8月2日,高温事件已经持续51天,覆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有131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河北灵寿44.2℃)、藁城44.1℃)、正定44.0℃)和云南盐津44.0℃)日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引用自:国家气候中心,2022-08-04,今夏以来我国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综合强度已居历史第三,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308372

                          

2022-08-07 近10天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_副本.gif

图1  2022-08-07 近10天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中国气象局

https://weather.cma.cn/file/2022/08/07/SEVP_NMC_GISP_S99_EATA10_ACHN_L88_PB_20220807000000000.GIF?v=1659827086751

中国气象局,天气实况,气温, http://weather.cma.cn/web/channel-32.html

2022-08-07 近30天全国最高气温实况图_副本.gif

图3  2022-08-07 近30天全国最高气温实况图,中国气象局

https://weather.cma.cn/file/2022/08/07/SEVP_NMC_GISP_S99_ETH30_ACHN_L88_PB_20220807000000000.gif?v=1659827581668

中国气象局,天气实况,气温, http://weather.cma.cn/web/channel-32.html

                          

二、欧美

   (1)葡萄牙政府也表示,该国部分地区气温预计将达40摄氏度。其中,北部皮尼扬镇14日最高气温高达47摄氏度,为葡萄牙今年迄今记录到的最高气温。

   (2)英国气象局15日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异常高温红色预警。

   英国气象局预计,下周初异常高温将影响包括伦敦在内的英格兰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能会达到40摄氏度,创下英国最高气温纪录的可能性高达80%。英国有官方记载以来的最高气温为38.7摄氏度,是2019年7月25日在剑桥大学植物园测到的。

   据悉,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一般较为凉爽,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全球变暖幅度将会更大,目前所经历的只是“未来的预兆” 。

引用自:每日经济新闻,2022-07-18,葡萄牙最高47℃,欧洲多国被“炙烤”!这两个国家共有近600人死亡!专家:这只是“未来的预兆”, https://www.sohu.com/a/568881851_115362

                         

   近来,西班牙绝大部分地区连续迎来40摄氏度以上高温。在南部的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等地,白天最高温度甚至达到了45摄氏度

   美国国家气象局菲尼克斯分局报告,6月11日,亚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市最高气温达到46℃,创1918年以来同日最高纪录。

   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出现了该地区的最高纪录气温,其中得克萨斯州威奇托福尔斯(Wichita Falls)的气温达到创纪录的115华氏度(46.1)。自6月以来,该州的达拉斯已经有23次超过100华氏度的高温纪录。

引用自:第一财经,2022-07-20,极端天气超40℃越来越常见,全球“烤验”还要持续四十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881424113925822&wfr=spider&for=pc

                         

   今夏,整个北半球几乎都处于烧烤模式,此起彼伏的极端高温再次敲响了气候变化的警钟。多国气象部门和气候学家指出,全球热浪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而全球变暖无疑是这种灾难性气候事件的背后推手。

引用自:文汇报,2022-08-02,极端高温频发,全球变暖可否“悬崖勒马”?IPCC指出“关键就在这几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0009167777176586&wfr=spider&for=pc

                         

   加拿大在近期表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部分地区在上月末创造了14项高温纪录被刷新或者追平的现象。阿格西最高气温达到35.6摄氏度、霍普最高气温达到36.1摄氏度、艾伯尼港达到37.7摄氏度”。

   英国就更夸张了,往年只有20多摄氏度的伦敦在前不久迎来了40.2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引用自:百度,2022-08-04,欧美人安装不起空调,如何抵御今年的高温?中国“神器”快速走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

                         

  7月中旬以来,欧洲各国纷纷进入短暂的“火炉模式”。葡萄牙局部地区录得创纪录的47℃高温。当地时间19日,英国首次录得40.2,成为该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由于英国夏季气温很少超过32摄氏度,40摄氏度以上的极端高温被英媒称为“地狱之火”。

2022-7月中旬以来,欧洲各国纷纷进入短暂的“火炉模式”.png

引用自:新浪财经,2022-07-28,欧洲酷暑“装不起空调”?中国跨境电商 趁机叫卖清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525070813659681&wfr=spider&for=pc

                        

三、讨论

  碳达峰 emission peak”、“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之后,是否应该接着“碳降低 carbon reduction”、“碳自然 carbon naturality”?

                   

相关链接:

[1] 2022-07-26,[汇报] 近十多年的时间、精力状态(欠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8843.html

[2] 2022-08-06,[创新到底?] “碳降低”、“碳自然”的英译(法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0206.html

[3] 2022-08-05,[原创新术语?小科普] “碳降低”、“碳自然”:“碳达峰”、“碳中和”之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0079.html

[4] 2021-12-23,[讨论] 日照极值与地球大气气温关系:可能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辅助评估方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7865.html

[5] 2021-05-18,[征集] 碳中和(carbon neutral)里风能的具体利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87138.html

[6] 2021-05-17,[征集] 碳中和(carbon neutral)里太阳能的具体利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86999.html

[7] 2022-03-02,[“新”汉语成语推介] 吃外爬外,吃外扒里,吃里扒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27718.html

[8] 2021-06-06,[哲学术语原创?] 自大、双重自大、三重自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8998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热门)[讨论] 今年(2022)夏天很热吗? +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0325.html

上一篇:[创新到底?] “碳降低”、“碳自然”的英译(法译)
下一篇:[大讨论] 给地球降温的各类奇思妙想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17 尤明庆 王安良 李宏翰 宁利中 许培扬 范振英 杨学祥 高宏 晏成和 郑强 崔锦华 黄永义 孙颉 王涛 郑永军 李俊臻 罗春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IP: 123.151.21.*   回复 | 赞 +1 [9]杨正瓴   2023-1-11 13:50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1/6 14:31:24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190.shtm
   
中新网1月6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当地时间5日报道,英国气象局证实,2022年英国年平均气温首次突破10摄氏度,成为英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据报道,英国过去12个月的平均气温为10.03摄氏度,打破了2014年9.88摄氏度的纪录。2022年英国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四个地区的平均气温均创下纪录,其中英格兰地区平均气温最高,达10.94摄氏度。
  
英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信息中心负责人马克•麦卡锡表示,突破10摄氏度是英国气候史上“值得注意的时刻”。他表示,“从观测记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已对英国的气候造成影响。”
  
据此前报道,2022年夏季,英国气温首次突破40摄氏度大关。极端高温引发了森林火灾,英国甚至出现了铁轨变形,机场跑道被“晒化”等情况。2022年7月,英国发布史上首个“极端高温”红色预警,并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世界气象组织曾发出警告称,气候异常的现象将越来越频繁。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或使气候恶化趋势至少持续到2060年。

根据英国气象局的预测,2023年英国可能比2022年更热。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8]杨正瓴   2022-8-22 20:56
全球热疯了!多个城市突破40°C,这会是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吗?
2022年08月13日 17:31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http://k.sina.com.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3qotk.html
   
  数据显示,吐鲁番仍是中国最热的城市,6月以来共有51天最高温在40℃以上。也就是说,在吐鲁番,每周都有5天要面临最高温40℃以上的天气。
  
  重庆、丽水和安康摘下了今夏最热城市的亚军和季军。重庆今夏最高温超40℃的天数达到15天,丽水和安康则都达到12天。
  
  而上海达到6天的极端高温天数在全国368个城市中也名列前茅,与新疆的哈密、安徽的马鞍山并列全国第7名。
  
   
全球多地出现极端高温

  不仅仅是中国,高温是今年北半球夏季的关键词,以欧美部分国家为例。

  英国伦敦的最高温纪录被刷新。7月19日,英国伦敦的日最高温达到41℃,是该城市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超过40℃的高温。相比2021、2020年,今年伦敦7月的平均最高温也分别提高了3℃、4℃。

  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连日遭遇40℃以上高温。葡萄牙北部城镇皮尼扬在7月14日最高温曾达到47℃,而位于西班牙的科尔多瓦,更是在今年6月便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并且持续了6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消息,截至7月21日,西班牙与葡萄牙已有至少1700人因高温死亡。而葡萄牙在7月有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处于极端火灾风险中。

  今年6月以来,美国也有多地气温打破历史纪录。美国国家气象局菲尼克斯分局报告,6月11日,亚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市最高气温达到46℃,创下1918年以来同日最高纪录。7月20日,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最高温达到42.8°C,打破一百多年来的同日最高纪录。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7]杨正瓴   2022-8-22 20:50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2022-08-13,超出生存极限的高温天气已经出现,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411367

47度气温虽高,但无法直观描述人体在此气温下的变化
  
和气温相比,湿球温度与人类的生命体征关联度更高。
  
湿球温度的定义是指对一块空气进行加湿,其饱和时(相对湿度达到100%)所达到的温度,换言之,也就是当前环境仅通过蒸发水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因此湿球温度与相对湿度息息相关。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C,皮肤温度大约维持在35°C。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主要会通过排汗来调节体温,但是当所处环境的湿度较高时,这一散热途径受阻,人就会感觉到“闷热”。人体的自身降温功能有一定的阈值,当湿球温度达到35°C 时,即使健康的人也无法正常散热,从而导致由于核心体温上升而带来极大健康风险,甚至造成死亡[2]。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6]杨正瓴   2022-8-18 22:35
科普中国,2022-08-18,宇宙都“热懵”了!今年夏天有多热? 一组数据带你看明白→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112874
   
17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温热浪事件的综合强度,已达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
  
根据中国气象局给出的分析,本次高温过程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
  
本轮高温持续64天 为1961年来最长
  
今年夏季(6月1日至8月15日)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12天,比常年同期偏多5天左右。
  
其中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的高温日数普遍在20天以上,河南、湖北、安徽、江苏、重庆等地高温日数更是超过了30天。
  
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温过程已经持续64天,超过了此前最长的2013年的62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5]杨正瓴   2022-8-18 21:34
再刷气温极值!重庆北碚最高气温已升至45℃播报文章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488954032168743&wfr=spider&for=pc
中国天气

2022-08-18 17:01
     
中国天气网讯 截至今天下午16时,重庆北碚最高气温已升至45℃,再度刷新当地气温极值!同时,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这也是本轮高温国家观测站出现的最高气温纪录。#今夏高温为1961年来最强过程#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4]杨正瓴   2022-8-14 20:58
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发布——四问今夏超强高温天气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304.shtm
作者:崔兴毅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8/14 9:24:31
  

一问:今年的南方,到底有多热

这个酷暑,以往不敢想象的40℃,已成为南方地区的“标配”。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智介绍,截至8月13日,上海今年出现40℃以上高温日数共6天,极端最高气温为40.9℃。未来10天,上海市将持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41℃。

“7月以来,浙江极端气温大部分地区都在39℃~43℃,最高的是三门43.1℃,永嘉42.9℃,青田、云和是42.4℃。三门和永嘉等地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据浙江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娄小芬介绍,预计未来7天,浙北和浙西部分地区将局部出现43℃酷热天气,或突破极端高温纪录。

重庆的高温也将在7月大范围、高强度的特点上持续发力。据重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罗娟介绍,预计8月13日至22日,重庆大部地区最高气温38℃~42℃,局地可达43℃~44℃,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超过历史极值。

“目前区域性高温过程还没有超过2013年。”陈丽娟介绍,未来两周,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就持续时间而言,今年区域性高温过程将超过2013年的62天,成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温过程。”
IP: 222.244.139.*   回复 | 赞 +1 [3]刘全慧   2022-8-8 16:50
此时,岳麓山脚下,实测42°
回复      太热了。
2022-8-8 17:30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23.72.58.*   回复 | 赞 +1 [2]许培扬   2022-8-8 07:11
1994年夏,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了1949年以来罕见的炎热天气。6月24日,江南和淮北地区首先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至7月11日,高温逐步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整个地区,其中江南的许多地方最高气温都曾达到39~40℃;8月2-4日,出现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高温区,川东及鄂西南局地最高气温曾达42℃。2013年6月下旬到8月中下旬全国大范围超强高温波及北方部分地区和南方大部地区,最高气温40℃在南方遍地开花,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8月11日,意大利西西里的锡拉库萨省记录到了48.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该气温由西西里大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测得。意大利气象专家表示,如经进一步核定属实,这一数字可能打破欧洲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此前欧洲的最高气温纪录为1977年7月10日在希腊雅典测得的48摄氏度。
回复  感谢许老师的信息!
2022-8-8 14:0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02.102.253.*   回复 | 赞 +1 [1]尤明庆   2022-8-7 17:25
我们这儿每年都有两三天 四十度以上,今年或许有七八天。真是有些热呢
回复  空调们辛苦了。
2022-8-7 17:5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9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21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