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宏观点电荷激发出的磁场、电磁波判定实验原理
伽利略说: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等运动,地表实验室是否可以看做惯性系?以及在多大的误差下看做惯性系?都应该用物理实验进行检验。
1971年Williams, Faller, Hill 在《Physics Review Letters》发表“New experimental test of Coulomb's law: a laboratory upper limit on the photon rest mass”,宣称库仑定律相对误差小于10 -16。[1]
该文献并没有提及静止电荷是否激发磁场、电磁波。
《大学物理》教材[2]第24页写到:“磁感应强度B 与电荷对观察者的速度有关,在某些参考系中观察者会感受不到磁场的存在。如果观察者随同电荷q 以速度v运动,它只认为q 周围存在静电场,而没有磁场。正如现在一个电荷静止在你眼前,你测不出它产生的磁场,可在地球之外的观察者,他看到电荷正随地球转动,认为该电荷除电场外还有一个磁场”。
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地表静止的宏观点电荷q,在人造卫星里的观察者还会检测出q激发的磁场、电磁波。
所以,建议进行该磁场、电磁波在地表参照系的可观察性判决实验。在日心坐标系(Heliocentric coordinate system),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等运动,该地表静止宏观点电荷应该激发出磁场、电磁波。问题是:在地表参照系能观察到该磁场、电磁波吗?[3]
考虑我们地球表面电磁屏蔽的大尺度内部空间,电场、磁场、电磁辐射都趋于0。下面的点电荷是宏观点电荷。
一、静止电荷是否激发磁场?
加入微弱的磁场。小磁针有固定的指向。
慢慢移入一个宏观点电荷,小磁针静止后是否偏转角度变化。再慢慢移入一个宏观点电荷,再次检查小磁针静止后是否偏转。
宏观点电荷反电性,再次实验。总共4种搭配。
假如地表静止的宏观点电荷激发的磁场能检测到,则该小磁针的指向会有变化。
二、如下图所示。两个一样的宏观点电荷,放置一定的空间距离。它们是否会自动振动?
宏观点电荷反电性,再次实验。总共4种搭配。
假如地表静止的宏观点电荷激发的电磁波能检测到,则该宏观点电荷会有昼夜等周期性的振动。
一个等效的判定实验原理如下:
在一个长的阴极射线管里,按照等边三角形位置安装3个相同的电子枪:发射出三束电子,在屏幕上聚焦成3个光斑。这3个光斑位置也基本呈现为等边三角形。
该阴极射线管水平南北向放置,假如地球自转、公转的加速度影响了电子们的电磁作用,则这3个光斑应该有昼夜等周期性的位置变化。
该阴极射线管水平东西向放置,再次观察3个光斑。
该阴极射线管垂直放置,再次观察3个光斑。
加大电子枪的长度,可以使屏幕上3个光斑之间可能的位置变化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变化。
参考资料:
[1] Williams E R, Faller J E, Hill H A. New experimental test of Coulomb's law: a laboratory upper limit on the photon rest mass [J]. Physics Review Letters, 1971, 26(12): 721-724.
http://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26.721
[2] 陈宜生,李增智. 大学物理(第三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第 24 页.
[3] 科学智慧火花,2012-04-12,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http://idea.cas.cn/viewdoc.action?docid=4681
相关链接:
[1] 2019-03-02,[悖论] TA能发现这个电磁波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65197.html
[2] 2018-08-28,关于电磁场“场”概念的局限性、电荷能量的偶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1501.html
[3] 2016-10-13,[讨论] 电磁学(物理学)的基础:磁场的起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08502.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