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经济危机之后如何复苏?

已有 155 次阅读 2024-7-8 16:5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每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并不一样,但是全球性经济危机时,各国经济危机的底层逻辑几乎一致。经济危机之后对大型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所涉及的社会网络体系更复杂,延迟性更长,经济恢复更慢。相对而言,小型国家的经济回复有可能会更迅速,毕竟船小好掉头。冰岛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研究案例。

斯凡·哈拉尔·德伊加德(冰岛央行首位外籍行长)所著的《在风暴中心—冰岛的崩溃和惊人的复苏》一书中,详细地解剖了冰岛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犯的错误以及汲取的经验。冰岛金融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金融社会的运行提供一个可视化的靶子。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总人口约40万。从人口数量来看,在中国是一个妥妥的县级市。渔业、旅游业和炼铝是其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冰岛在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被牵连,其经济行为也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

在市场经济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公司一边盈利,一边借款赤字。

在小本经营时代,如果其商业行为完全靠自己的资本来运转,有多少资本就做多大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出现经济危机。市场波动时,可及时根据自己的现金流进行调整。但是,金融业,尤其是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的加入,使得市场资金流激增,流动性增大,但是风险也加强。

金融的本质,除了正常的是常年润滑剂外,很多情况下其实是某种商业赌博—赌未来财富的增加。在财富增值的情况下,扣除投入后还会有可观的利润,就属于正反馈。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财富无法预期增加,资不抵债,又无法获得额外的资金帮助,资金流断链,就会破产,陷入负反馈。

为了利益,在形式大好时,对于银行,贷出款就是赚钱;对于投资方,从银行借钱就是赚到了钱。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悖论。按道理来说,银行最基本的资金来源于客户储蓄。在此基础上,银行按照合理比例发放额外的贷款是安全的,也被历史规律证明是可靠的,这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属于良性管理范畴。如果银行采取抽取手续费的方式来联系借贷双方,也会稳赚不赔。但是,最大的麻烦在于,银行也想赚更多钱的钱,于是就是想尽办法去借钱,用钱生钱。潜在的危机就来源此。当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借了大量的钱,并且多家银行并和其它金融公司产生瓜葛的时候,这些机构之间就产生强相关,一损俱损。

我们再把钱生钱的思路梳理下。假定一个商人有资本量为x,赚钱率为A,那么经过一轮投资,这个商人赚到的钱C为Ax。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C = Ax

可见,如果商人想赚更多的钱,就必须拥有更多的资本x。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一般小商小贩的思路是通过扩大再生产的方式,逐年累月地积攒,可以让x逐渐增大。

对于投机者,这种靠时间积累来提高财富或者资本量的方式太过漫长和低效。于是,就出现了借贷发财这种模式。

假设这个商人向银行借款y,利息率为B,借贷后期为三年,则商人在三年内每年只需要向银行还利息By即可。而在一年内,商人由于银行贷款的扶持,获得的利润为:

C = A (x+y) – By

  = Ax + (A-B)y

可见只要A-B是正值,这个商人就会额外赚(A-B)y。

我们带入具体的数值,来感受下借钱赚钱的魅力。

假设赚钱的回报率A为30%,银行利息B为10%,商人初始资本为30元,借款100元。则通过借款赚的钱为20元。自己本金赚的钱仅为9元。

20:9,多么大的差别!

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有思想,有商业执行力的人,会仅守住自己的本金,而放弃借钱吗?当然不会!

如果倒退20年,很多人如果有经济头脑的话,就会在当时四处借钱投资房子,然后坚守一段时间,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当然,我们只能说如果。

对于银行来说,亦是如此,紧靠客户的存款就不满足其赚钱的胃口了。于是,如何去借更多的钱,当贷款再贷出去,甚至直接作为某种投资人参与投资,既是守门员,又是前锋,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为了贷款,投资人可以向银行进行抵押。正常情况下,银行会看你的资产估值。如果你有一栋价值100万的房子,给你贷款80万,绝对是个好买卖。即使你还不上款,到时把房子一拍卖,就会资金回笼。

这时候银行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这样好的贷款人实在少,更多的情况是没有这么好的贷款抵押物,于是就放低要求形成次贷,次贷的毁约率就高多了。第二,如果银行想贷款,如何操作?因为自己就是银行,不可能向自己贷款,于是只能向其他机构或者银行贷款。

上述说法匪夷所思。银行A可以向银行B借款吗?银行A靠什么样的物品作为抵押?这些难题都可以被冰岛的银行家轻松破解。三家银行之间形成一种流通关系,让资金流动起来,而且看起来还合法。从这个角度分析,冰岛的几家银行其实可以看成银行联盟,内部互通,而外界看起来则相对独立。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现象都是如此,事出反常必有妖!

2006年3月,根据丹麦的丹斯克银行发布的报告,冰岛的债务(外债达到GDP300%)、金融杠杆和风险承担超出了常态,前无古人。瑞士人花了300年时间才让银行业德国模达到GDP的8倍。而冰岛则只用5年就让银行业规模达到GDP的9倍!这就等于狂吃海喝,不胀胃才怪。

如果一切都正常运转,靠借贷赚钱的日子会有很好的回报。可是,借的钱迟早要还,银行借的钱要还,贷款人也要还。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或者根本就不可能还的贷款,比如一些次贷(当然包括很多更复杂的金融债券和衍生品),到期时并不能如期还,这个影响就可能非常大了。会造成现金流的断链。由于金融网络的复杂性,其影响会像波纹一样逐渐传开,殃及上下游。

冰岛是一个小国。其金融市场并不独立。如果经济过热,一般可采取的模式是提高银行贷款利率,这样贷款人就不愿意贷款,从而让过热的经济降温。对于冰岛来说,提高其利率以后,反而达不到给金融市场降温的效果,因为金融市场背后作妖。

这一反常的现象机理有些绕口,核心机制就是冰岛想保持自己货币的坚挺,向外贷款则用外币。由于汇率的不同,冰岛和外部的国家之间形成了一条新的金融链,反而让更多的资金流动起来。

2008年冰岛经历的经济危机看起来复杂,其实也简单得很,那就是债务,越来越多的债务!一方面用钱赚钱,市场欣欣向荣。一方面,这些外债就形成了压在冰岛头上的大石头,哪天掉下来,都可能要命。

当冰岛的金融危机发生后,如何去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是个新问题。

当时冰岛采取了三条主要的措施。第一,由于冰岛的小国特殊性,政府建立起来一道金融防火墙,除非特殊和必要原因,禁止外币兑换。这样留在国外的冰岛货币就不能回流冰岛,造成额外冲击。第二,重组银行,把资产分为两块。属于国内居民存款的不受影响,随时存取。而属于国外业务的,按照新规则有序赔偿或者折扣赔偿。第三点也非常重要,重起国内的实业,让金融回归正常的润滑剂作用。

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当地麦当劳。基于行业标准,当地麦当劳的食材要从德国进口,经济危机之后这变得不可行,于是麦当劳只能退出冰岛。公民开始重视国内的产品,货币贬值反而有利于出口,用实体经济和真金白银重新打造市场,回归正统。

涨潮之后,各种喧嚣。潮落之后,礁石林立。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靠金融来转快钱,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腐蚀。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任何一朵花一直开,总有谢幕的时候。金融市场的繁荣假象也不可能长久。

无形财富必须靠有型财富才能成立。无形财富其实只是有形财富的时空转移,无形财富只有经过有形财富的作用,才能真正起作用。

从冰岛的经济危机启事中,我们发现一定要重视脚踏实地的作用。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型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同时,金融要设立防火墙功能,关键时候可以稳定市场。对金融体系要加强监管,尤其是不能形成大量的次贷,减少奇葩的金融衍生品,降低投资风险,虽宁可少赚点钱,也要稳妥行事,毕竟文明的发展不是靠几年的努力,而是要靠几代人的持续打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41407.html

上一篇:科学与艺术创新的联系
收藏 IP: 116.6.234.*| 热度|

1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8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