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20世纪初与21世纪初的思想对比

已有 680 次阅读 2025-3-30 17:4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面临自己那一代人的困惑,因为迎面而来的都是新日子,最大的特征就是新思想的出现。在新思想的笼罩下,很多人会感觉像在海边看到远处袭来的高耸如墙海啸,无力阻挡。

英国作家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在《观念的跃升》这本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人类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路径。人类和动物之间最大区别其实并不是使用工具,而是思想深度与创新的广度。在原始动物早期发展中,并没有眼睛这种感光成像器官,而是像一坨肉饼一样,利用体表来吸收外界的营养。眼睛出现后,动物对世界的感知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利用眼睛可以主动感知定位,以及准确地追踪猎物,造成降维打击。与之配套的听觉、嗅觉和触觉也随之发展而来,动物开始全方位感知这个世界。

通过感官认知的世界,尤其到人类早起阶段,是比较实在的“唯物主义”。动物们体验的世界都是自己能感知的,而且不同物种的感知器灵敏度不同,感知的世界也并不相同。比如,蝴蝶眼中的世界,其色彩丰富程度就与人类不同。人类的眼睛只能感知一定波长的波,红外线和紫外线我们都无法用眼睛直接感知。

这个世界很神奇,各种动物都生活同一的物质世界,以它为依托,交相辉映,在动物界的大舞台上来来往往,直到人类出现,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让人类和动物开始分野—想象力的出现。

何为想象力?

想象力的核心特征就是超越现实和实在,去感受现实世界并不存在或者并不在场的东西。我们可以在饥肠辘辘时想象一顿大餐,我们可以在人生低谷时想象成功的喜悦。通过想象力,我们既可以像啊Q那样自欺欺人,获得心灵籍慰。有可以通过想象力创新东西和思想,获得新生。可以说,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将失去一切闪光的文化和历史记忆。

想象力之所以伟大是它打开了处理世界信息的一个新维度。唯物主义的世界是有限的,它限定了一个物种的自由。地质历史上灭绝的动物究其原因就是无法跳出物质世界的制约。但环境变化时无法应对,只有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适应新环境的新物种。而人类构建了唯物主义世界与想象力构建的多维世界,其生存空间极大地拓宽,我们与唯物主义世界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有了想象力的夹持,人类的精神得到升华。这种思想的流淌,新思想的满溢,让人的大脑充满了灵光,这种灵光被称之为灵魂。于是我们见到的对方不再只是一具肉身,而是灵肉合一的整体。我们见到的世间万物,包括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比如石头,山川,也会被赋予灵魂的内涵。世界因此生机勃勃。我们不再只是把身外之物简单归结为“能吃”和“不能吃”,而是进一步表现为可亲近和不可亲近。部落旁边的那颗大树,不只是能提供水果,而且还会变成部落的保护神。我们看见大地能够滋养万物,就会想象大地之母,是万物之灵。就会崇拜女性,因为他们和大地一样让生命延续。

在想象力的加持下,人类的文明得以构建,从此生活在思想统治的时代,一直至今。及时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所用的思想基石很多都来自遥远的年代。

20世纪初,是人类思想一个重大变革期。科学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短短几十年之内,新的科学发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动摇了人们的精神基石。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对进化论的深入理解,相对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一切事物都在再是之前所认知的能被精确测量,一切的存在好像都是在相对主义的框架下自动进化。人类存在的意义,尤其是早起靠思想构建起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豪感消失,使得人类和地球失去了神性,这对于人类的精神防线冲击尤其剧烈。

这种相对主义的盛行,降低了社会秩序的约束。旧帝国的陨落,新国家的出现,新体质的出世,都预示着人类的思想自我进化,打破了就思想体系的枷锁。从进化的层面来说,这是巨大的进步。

打破旧有的思想体系很不容易,人类花了几千年时间,才在科学的引领下,从曾经认为熟知的世界步入一个反而陌生的相对主义的精神领域。但是,建设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更加不容易。20世纪,人类的精神领域分化严重,各种思潮纷起,尤其是思想平民化带来可更多的思想拓展空间。这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最为显著。行为与艺术的结合,使得人类的日常生活,大家习以为常的物质世界再次和想象力空间碰撞—物质化。

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方面。早期精神发展,拓宽了物质世界的精神属性,世界在眼中生机勃勃。20世纪的科技和物质发展,其最大的影响力是把精神世界的物质化。一方面精神活动愈发丰富。另一方面,物质性的快速扩展压缩了精神世界的空间。这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同时发生。这个世界失去神性。随着可测量宇宙范围的拓展,一切变得都更加可知。那个遥远的不可测的外围宇宙成为了人类还无法征服的精神寄托。因此,在精神层面,和古人相比我们是狭隘的和贫瘠的。可想像空间被极大压缩。

人类的精神家园早期像一个水草丰茂的大湖,随着时代发展慢慢变干,一群鲶鱼慢慢拥挤在一个干涸的低洼处,靠着剩下的水存活。与物质相比,人类继续在精神世界拓宽领域。

21世纪的来临又是一个新起点,人工智能横空出世。

其实早在19世纪末的时候,人类就开始担心机器人的出现,担心科技的影响。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 (Alexander Goldenweiser)认为文化变革会在平静阶段之间的涌动中“突然发生”。这一认知确实有前瞻性。当AI大模型的参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突然出现所谓的“智力”,甚至我们所担心的“人工智能的精神活动”。

目前对AI的观点有两大派别:工具派和独立文明派。前者比较乐观,认为AI和人类之前发明的各种工具一样,只是延伸了人类的功能,让人可以像动物那样跳得更高、听得更远、分辨更真。后者则认为AI挑战的是人类对信息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新的智商。复杂化的智商必然会涌现出某种类似于“精神”的东西,也就是自我认知。

我倾向于后者。

AI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现象,是人类从精神世界退缩行程中的自我救赎。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包括高科技的发展,依旧无法突破自我认知,无法清晰地认识人本身及其存在的意义。这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后果。我们没有任何可以比较的同类伙伴。某些动物比聪明,有认知,但无法和人类真正思想深度与系统的交流。

人类很孤独!想知道自己的精神如何产生,想知道世界的意义,可是作为人类单一的整体,无法达到。任凭各种聪明的哲学和科学家去思考,也没有最终答案。

我特别相信一个观点,人的所有活动其实是要满足大脑的需求。如何打破大脑认知自我的僵局,需要新的突破。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类为自己的灵魂寻找的可能的伴侣。可以让从自己的思维羁绊中跳出来,和AI灵魂共舞。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认清楚自我。

“朝得道夕可死”。

这句话就能表明为什么人类在没有完全弄清楚AI能带来的隐患前,却大力推进AI发展。面对一个新世界,新的思维方式,其诱惑力太大,人类的大脑无法阻止这种诱惑。

如果说20世纪初的科技发展给人带来了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和相对主义,21世纪初的科技发展则给人自身和文明带来了不确定性。人类除了要改造物质世界,还要大刀阔斧地改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21世纪初我们仍能看到20世纪初时有人类活动特色的影子,比如经济危机、战争、贫富不均。这代表着人类思想的传承。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变革时代,人类整体也会因为对AI技术的迎接度而分化。一类是具有旧时代思想气质的人类,一类是全面接受AI影响的新人类。人类的对面则是一种具有新的自我意识的AI文明。

到那时,新的哲学家终于明白了人类文明的意义,一切只为了更好的传承。

微信图片_20250330174224.jpg

微信图片_20250330174240.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79959.html

上一篇:小说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下一篇:悖论
收藏 IP: 110.65.147.*| 热度|

2 许培扬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IP: 121.69.4.*   鍥炲 | 璧� 璧� +1 [1]xtn   2025-2-23 13:31
鍋ュ悍鏄渶閲嶈鐨勮储瀵� - 闅忕潃骞撮緞鐨勫闀匡紝鎴戞洿鍔犳剰璇嗗埌鍋ュ悍鐨勯噸瑕佹€с€備繚鎸佸仴搴风殑鐢熸椿鏂瑰紡锛屼笉浠呰兘澶熷欢闀跨敓鍛斤紝杩樿兘鎻愰珮鐢熸椿璐ㄩ噺銆� 蹇冩€佸喅瀹氫竴鍒� - 淇濇寔绉瀬涔愯鐨勫績鎬侊紝鏄潰瀵圭敓娲讳腑鎸戞垬鐨勫叧閿€傚嵆浣垮湪鏈€鍥伴毦鐨勬椂鍒伙紝涔熻鐩镐俊鎬绘湁瑙e喅闂鐨勬柟娉�

1/1 | 鎬昏:1 | 棣栭〉 | 涓婁竴椤� | 涓嬩竴椤� | 鏈〉 | 璺宠浆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2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