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珍,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已有 4407 次阅读 2011-12-16 23:24 |个人分类:评论述评|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美国, 西点军校, 撤销, 朝鲜战场, 西南太平洋

“珍,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是杜鲁门总统撤销美国军事家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从朝鲜战场回国时对妻子说的一句一往情深的话。是啊,战争的残酷让这位戎马倥偬五十二载的“老兵”体会到了“回家”的真正内涵。回到美国后,他于1951年4月19日,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讲。其中讲到:“我即将结束五十二年的军旅生涯……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上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经过多次变化,而我的希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首军歌词,极为自豪地宣示“老兵不死,只会渐渐凋零。” 

麦克阿瑟是位传奇性的人物。他从西点军校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师长。39岁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之后更以少将军衔跳级出任上将军阶的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由于他的杰出战功,曾七次荣登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如果说《老兵不死》这篇讲演是麦克阿瑟表现个人见解的话,那么这篇《责任-荣誉-国家》的讲演则是他对美国军人的一种期望,让他们记住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责任和所获得的荣誉有什么关系以及荣誉又会给国家带来什么!这篇讲演是麦克阿瑟告别人生前二年到西点军校接受“西点之父”西尔维纳斯•塞耶勋章的讲演,如果说《老兵不死》表现的是一种慷慨激昂的陈词,那么《责任-荣誉-国家》则表达出麦克阿瑟暮年对年轻一代要以国家为己任的期盼。如果说《老兵不死》展现的是他气宇轩昂的一面,那么《责任-荣誉-国家》更突出了他从国家层面上整体把握的经验之谈。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他深谙战争的含义是什么。战争不是为了杀人,而是实现和平的手段,战争持续的时间越短,对和平的贡献也就越大。最终达到消除战争,而以政治的手段消弭敌对方的仇恨。这便是他对国家而非小家的总结。

载湖南文艺出版社《读有所的》,2011年第10期。

附:责任—荣誉—国家(节选)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1880~1964),五星上将。1962年5月2日,8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接受美国军事学院的最高荣誉——西尔韦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发表了这篇演说。

责任—荣誉—国家。这些神圣的名词尊严地指出你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是你振奋精神的起点,当你似乎丧失勇气时由此鼓起勇气;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时重建信念;当信心快要失去时,由此产生希望。遗憾得很,我既没有雄辩的辞令、诗意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的隐喻向你们说明它们的意义。怀疑者一定会说它们只不过是几个名词,一句口号,一个华丽的短句而已。每一个迂腐的学究,每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每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每一个伪君子,每一个专肇事端的人,很遗憾,还有其他个性完全不同的人,一定企图贬低它们,甚至愚弄、嘲笑它们。

但这些名词却能完成这些事。它们建立你的基本特性,它们塑造你将来成为国防卫士的角色;使你软弱时坚强起来,畏惧时有勇气面对自己。……它们赋予您意志的坚韧、想象的质量、感情的活力,让你从生命深处焕发精神,勇敢地克服胆怯,愿意去冒险而不会贪图安逸。它们在你们心中创造奇境、永不熄灭的进取精神,以及生命的灵感与欢乐。它们以这种方式教导你们成为军官或绅士。
……
这几个名词贯穿着最高的道德准则,并将经受任何为提高人类文明而传播的伦理或哲学的检验。它所要求的是正确的事物,它所制止的是谬误的东西。高于众人之上的战士,要履行宗教修炼的最伟大行为——牺牲。在战斗中,面对着危险与死亡,他显示出造物者按照自己意愿创造人类时赋予他们的品质,只有神明的援助能支持他,任何肉体的勇敢与动物的本能都代替不了。无论战争如何恐怖,召之即来的战士准备为国捐躯是人类最崇高的进化。
……  
我并不是要你们成为好战之徒。相反,战士比任何人更祈求和平,因为他必须忍受战争最深刻的伤痛疮疤。可是,在我们的耳边经常响起著名哲人柏拉图的不祥之话:“只有死者看得到战争的结束。”

我已老朽,黄昏将至,我的肉体行将入木,声音与颜色也将随之消失,辉煌的往事,已在梦境中消逝。这些回忆是非常美好的,是以泪水湿润,以昨天的微笑抚慰的。我以渴望的耳朵聆听着微弱的起床号声的迷人旋律、远处咚咚作响的鼓声,我在梦境里又听到劈啪的枪炮声,咯咯的步枪射击声,战场上忧伤的低语声。在我记忆的黄昏,我又来到西点,那里始终在我的耳边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

(译者不详,选自《世界百篇经典演讲辞》,刘瑜岑、鲁小俊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519210.html

上一篇:减肥日记三十
下一篇:Internet: A Technological Tool & Changes in Political Power
收藏 IP: 125.33.95.*| 热度|

9 李学宽 陈安 刘艳红 曹聪 武夷山 苗元华 张伟 黄富强 张彦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