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十天前,作家郝景芳凭借短篇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中短篇小说‘雨果奖’。在她之前一年,科幻作家刘慈欣(大刘),依靠作品《三体》,也获得该奖。对于《北京折叠》的获奖,很多媒体朋友都有精彩的报道。其中,新华网总结《北京折叠》入围雨果奖的启示有四点:(1)展现中国科幻不只有刘慈欣;(2)中国式科幻是中国科幻出路;(3)小说并非首次获奖,入围雨果奖只是更加证明其优秀;(4)中国科幻需要走向世界,翻译作用巨大。我认为这四点启示总结的很到位,对于最后一点,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直接用英语写成优秀的科幻(也含文学及其他)作品是可能的。
图片来自: http://news.163.com/16/0821/21/BV17JL0E0001124J.html
郝景芳《北京折叠》的获奖对于我的影响是有一些的。比如,这个消息让我有机会认识了《北京折叠》这部作品。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留给人思考和玩味的问题倒是很多。以下就几点内容和朋友们分享。
1. 未来会发生折叠的不只是北京
《北京折叠》这部作品以地名北京为题目的主语成功的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对于郝和北京而言,这个题目都为他们加分不少。不过,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积累,有限的地球空间里,将需要容纳更多的人口,他们的生存、学习和工作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国际化大都市,比如北京、上海、香港、东京、新加坡、温哥华、伦敦、孟买等等......,将是人群集聚的中心。正所谓,天下熙熙且攘攘。如何将有限的空间分给更多的人群?这是一个值得广泛讨论的问题。在郝的作品中,她以一个‘清华物理作家’的专家身份,为这个问题的讨论开了一个好头。她给出的答案是时间和空间正交复用(把人群组织起来,分为三个组,他们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生活’,三个组之间不具有显著的交集)。这个答案的思想在目前的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比如,在无线通信中,由于载波资源有限,人们提出了正交复用技术;又比如,在光通信中,人们使用波(频)分复用技术。不难发现,尽管思考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是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却是惊人的相似。自古英雄,所见略同!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赶在人类被自己发明的武器毁灭之前,地球人口达到数百亿时,人类将会发展处很多可折叠的城市。事实上,前不久伦敦市决定将该市地铁的运营时间修改为全天24小时,为了方便夜晚上班人们的生活,这是‘伦敦折叠’的开始。
未来,不只是北京会折叠,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北京将会是被折叠的最成功的一个城市之一。
2. 《北京折叠》中的城市折叠方案是否可行
听说,随着大刘《三体》的风行,我国社会和政府很认真的讨论了如何应对外星人入侵的问题。这让我联想到,随着郝景芳《北京折叠》的成功,世界范围内大都市的城市规划中心会对未来城市的折叠形式进行有益的讨论。当然,讨论的中心话题之一应该会是,如何实现一个城市的时间和空间复用?
在郝的作品中,有一部分篇幅对未来北京的一次折叠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简单总结如下:(1)未来可折叠的北京包含两面,每一面朝上的时间各一半,在小说中,通过一个未交待(未知)的庞大机器进行翻转;(2)未来可折叠的北京,每一面的建筑物可以像我们今天用的简易帐篷(沙发或者床)一样进行自动的折叠(在日本东京的一些家庭中,已经用上了这样的技术,不知道郝是否有所借鉴)。
以上两个特点,对于第二个特点来说,实现起来是可能的,而第一个特点却会有难度。当然,作为科幻作品,要求作者和读者都需要有大开的脑洞,太过较真就失去了文字本身应该有的意味。比如,我们读金庸小说的时候,不会去真的去思考那些武功秘籍是不是真的可以练成,也不会有人真的相信‘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格言’。
不过,由于《北京折叠》这部小说篇幅太短,原本计划用一天的时间来读的我,在读完后,难免不会陷入思考来打发过早交卷后的时间。而思考完后的结论告诉我:“郝同学的‘北京折叠’方案,很难具有可行性!”。(如果若干年以后,有一个青年研究人员将郝同学的这个方案借鉴在‘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书中,这个本子很有可能被毙掉。可怜的青年研究人员和获奖的郝同学,不禁让我感慨:“同样都是创作,写科学基金申请书无人问津;写科幻小说可以获奖,同命不同运啊:)”!)当然,正如前面所讨论,折叠方案的不佳,不影响该文学作品的成就。
但是,作为一个较真的工科生,我还是决定对郝的折叠方案做一个修改。修改的方案有两个可能。(1)未来北京的城市建筑将分为两类:一类为地上建筑,一类为地下建筑。地上建筑供第一空间的人使用,地下建筑根据距离地面的高度分为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2)未来北京的城市建筑分为两类:一类为天空基地,一类为地面建筑。天空基地提供给第一空间的人使用,地面建筑分为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分别给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人使用。和郝的方案相比,修改后的方案对第三空间(方案(1)中也包含第二空间)的人而言具有更多的不公平,比如他们不能享受阳光。但是,根据郝在作品中的描述,对于该空间的人类而言,享受阳光与否也不那么重要了。
作为一部成功获奖的作品,《北京折叠》有很多值得讨论和分享的。比如,在《北京折叠》描述的未来社会中,人类社会如何组织管理?未来社会中,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人口就业问题如何和谐发展?未来社会中,人类的情感生活是更加的脆弱还是更加的强壮?这些问题都很有意思。不过正如郝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北京折叠》可能只是人类文学生涯中的一笔,不会成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