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生活生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ntec007 友诤友直友谅

博文

关于海外华人教授(外二则)

已有 1692 次阅读 2011-10-26 01:54 |个人分类:有教无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朋友, 教授, 名字, 邀请函, 小学校

一个事实是,“海外华人教授”,正在向贬义词加速前进——在某些人的眼里,或许早就成为贬义词。

最近总听到有海外的朋友说,“诶,怎么他们用我的名字申请到项目,就再也没我什么事情了?”

你又不全职回去,你又不掌握行政权力,当然没你什么事了。人家花钱买的是你的头衔,在这个干什么都是“拼爹”的年代,科研项目也在拼“人才”。用你的头衘,拿到一个上百万、上千万的项目,从中抽取n%的overhead,部分用于支付你的“工资”,这就是当前一些学校的算盘。

在我所了解的华人教授里,有两个人是我的榜样:饶毅和丘成桐。一个全职回国,一个自费掏腰包付机票,虽然两个我都无法学习,至少暂时是这样。


另:
--------------------------------------------------------------------------------
中间删除三百字。



又:
===================================================
暑假回母校两个月,上了一门研究生课。作为一名老师,比较欣慰的是在最后能够看到学生这样的评论:

袁老师:

题目有点难,有些不会做,哎,资质不好,太愚钝了,呵呵。

额,怎么说呢,这门课是我从小到大碰到的最有挑战性的课程。我是06级李达班的,大学的时候我们觉得最难的一门课是刘老师教的物理,现在想想,可靠度的难度绝对不亚于大学物理。

不是说课程本身难,难的是它糅合了很多的知识,它没有例题来进行训练,也不太符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要综合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很富挑战性的,不过也许这就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所在。收获很多,手脚很多,谢谢袁老师!


上面提到的刘老师,就是刘全慧老师,科学网上的湖大土著。虽然我教得不好,但学生能够将我和土著教授相提并论,真是荣幸之至!谢谢这位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3568-501039.html

上一篇:深刻反省中
下一篇:异国拆迁的故事
收藏 IP: 216.58.4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