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住狗尾巴,本周接着讲6.7-6.9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这句话说容易解也容易解,有如白话文。学生三千,只有颜回一人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这里孔夫子再一步遥想小颜同学当年如何三月不知肉滋味……,呵呵,说错了,是三月没有“违仁”,而其他瓜娃儿能够坚持一天半天就了不得了。
问题在于,什么叫“不违仁”?要找答案,还得回到《里仁第四》第五节,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君子,要学会长处约、长处乐,无终食之间违仁,即便火烧眉毛、颠沛流离也不能忘了仁。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这段话借季康子的问话,孔老师接着评论了他的三位高徒:由、赐、求。子路勇敢,端木赐子贡通达,冉有才华逼人,三人从政何难之有呢?
记得前面孔子在回答孟武伯的问话时,类似地评论过由、求、赤,只是那里孔子的重点在仁,而这里局限于他们的为政能力。
这里有一个字需要注意,何为达?子张在【12.20】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孔老师引蛇出洞,“尔所谓达者何哉?”。子张不经问,把达与闻相提并论,被孔老师抓住了,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这样才能叫达。光是沽名钓誉,不能算达。现在的娱乐达人,虽然会察言观色,却无见得质直好义,虑以下人也!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费是季氏的家邑,季氏在鲁国专权,不得人心。他找人去请闵子骞来做他家邑费地的家宰。闵哥对使者说:请你好好为我推辞吧。如果季相再来请,下次我就在齐国了。整个论语对季氏三家都十分抵制,历史上也没有季氏的反驳意思,我们只好相信孔子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