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黄帝内经》外感热病相关条文

已有 3054 次阅读 2020-12-3 10:46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夏三月,此谓蕃秀……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于露风,乃生寒热……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秋善病风疟……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肠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嗔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可刺不?……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于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甚,病名曰风水。

《素问・疟论篇第二十五》: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大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素问・刺疟篇第三十六》: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解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名日寒热……疠者,有荣气热肘,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懔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膘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循其道,故命曰漏泄。

《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热病二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弦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于大指间。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 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庸刺,喘甚者死。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庸刺之……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刺……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愧,唇嗌干,取之脉,以第一针,五十九刺……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热病头痛,颞颥,目瘛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热病体重,寒热痔,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络,得气也。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大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灵枢・五变第四十六》: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曰: 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衡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畜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

《灵枢・寒热第七十》: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冬伤于寒,春生瘅热。春伤于风,夏生后泄肠澼。夏伤于暑,秋生痎疟。

《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60912.html

上一篇:[转载]《内经》常见热病及其演变研究
下一篇:[转载]读《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篇》《本病论篇》有感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