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对我国当前创新实力的一个简要概括 精选

已有 6784 次阅读 2012-9-20 01:53 |个人分类:创新政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能力

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创新,而创新的来源有多种。那么,从政府角度来说,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公共政策,才能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呢?回答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我国的技术创新现状有一个大致准确的把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我国的政策选择。

要准确估计我国的技术创新现状并不容易。例如,如果不加甄别,很容易被表面的统计数据所误导。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在2009年的一项有关世界各国高技术实力研究中,就曾经把中国列为世界第一。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事实上,这个巨大出口额的背后,是我国的高技术出口产品很大一部分属于加工和组装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也有限。其实,抛开那些冷冰冰的数据,只要看看我们的周围,就可以知道所谓中国高技术实力世界第一是多么荒唐。我们平时看到的高档手表、汽车、飞机、机床、电视、冰箱、电脑等产品,不是外国品牌充斥市场,就是虽然有中国品牌,但核心技术仍然要进口。

笔者认为,对我国创新实力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科学研究方面,国家投入增长迅速,科研水平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的投入一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跃居第二位。第二,学习、模仿能力明显增强,“山寨”成为中国特有的创新现象。“山寨”从手机生产开始,迅速蔓延到其它产业。它说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在不少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可以迅速解构并模仿最先进的产品。第三,关键产业核心技术基本没有掌握。“山寨”能力不等于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时至今日,我国掌握的关键产业核心技术十分有限,这限制了产业的升级,也带来的国民经济安全的隐患。第四,开创性产品几乎空白。这里的开创性产品,指的是开启一类产品系列的创新,即首先发明并引入市场并带动一个产业的产品创新,比如第一辆轿车,第一台录像机,第一架飞机,第一个半导体芯片等等。第五,重大装备制造业能力不足,过度依靠国外技术,造成进口依赖和出口结构问题,影响生产安全性。比如,集成电路芯片设备、石化装备、光纤制造装备、数控机床等等,基本依靠进口。第六,制度建设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执法不力。尽管鼓励技术创新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比如近年颁布了《反垄断法》,《国家中长期科学科和技术规划刚要(2006-2020年)》等等,但总的来讲,有法不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依然存在,另外国家在执行法律和规章制度方面,也存在偏差。

毋庸讳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大。许多人把它归结为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言下之意,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还不够高,不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在了解了企业创新的多种来源之后,我们应当认识到,能够带来创新的因素,远远不止科学研究一个方面。实际上,切实思考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创新来源,才是我们思考科技政策所必须关注的焦点。其中,推进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注】本文供批判用。盼望各路达人指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614559.html

上一篇:创新与经济增长
下一篇: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
收藏 IP: 173.73.136.*| 热度|

21 曹聪 赫英 吴飞鹏 吕喆 武夷山 陈安 刘洋 刘立 林耕 曹雁冰 苏力宏 刘凡丰 陈冬生 唐常杰 马兆武 严少华 吴浩宇 杨海涛 yunmu qinmingyan wuhuik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